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产品经理的角色至关重要。产品经理作为企业的核心人物之一,负责产品从概念到上市的整个过程,其能力体系的构建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成功与否,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不同的企业对产品经理的能力要求虽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产品经理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例如,对用户需求进行挖掘,发现并解决用户的需求。据统计,约 80% 成功的产品都是因为准确把握了用户需求。产品经理要深入了解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信息,这有助于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同时,对项目进度和资金进行管理和把控也是关键能力之一,确保产品按时交付且在预算范围内。
产品经理还需要与用户打交道,让大家都认可产品。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和反馈,不断优化产品。此外,善于倾听别人声音,能够提出有建设性问题,有助于团队协作和产品的持续改进。
一个完善的产品经理能力体系能够帮助产品经理在各个方面发挥出色,满足企业和用户的需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产品经理需要协调各个部门,确保产品按时交付并符合市场需求。能力体系的构建可以让产品经理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在企业中立足并实现自身价值。总之,产品经理能力体系的构建对产品经理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都具有关键作用。
(一)实践层
1. 场景模拟
问题的本质是现状与目标的冲突,而实际的问题往往是场景化的。在场景化问题描述时,我们可以运用 “6W1H” 法,即何人(Who),于何时(When),在何地(Where),做什么事(What),怎样做(How),为什么这样做(Why)。例如,当我们遇到用户反馈产品使用不流畅的问题时,通过 “6W1H” 法可以明确问题发生的场景:是哪些用户(Who)在什么时间(When)使用产品的哪个功能时(What)出现了不流畅的情况,他们是如何操作的(How),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操作方式(Why),问题发生的地点在哪里(Where)。通过这样详细的描述,我们能够更清晰地找到问题的本质,进而解决问题。据相关数据显示,采用 “6W1H” 法进行问题描述的产品经理,在解决问题的效率上比不采用该方法的产品经理平均高出 30%。
2. 方法碎片
解决问题不仅要能解决,还要高效解决,并考虑方法的共通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先强调能够解决问题,至于解决的效率和成本,则优先级较低。然后在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上,降低方法成本,提升方法效率。方法碎片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场景化的方法经验总结,然后再次应用;另一种是基于实践的方法总结进行抽象,并结合事情发展的底层逻辑,形成一套通用的方法论,用以指导实践层。例如,在处理多个类似的用户需求时,产品经理可以总结出一套通用的需求处理流程,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方法层
1. 方法模型
方法层的方法模型是实践层的方法碎片经过抽象,并结合事情发展的底层逻辑整合而来的。抽象的过程主要是寻找和定义实体的颗粒度和连接。颗粒度越粗、越少越好,约束条件就会越少,覆盖的场景就会越多;连接方式越简单越好,这样在向下应用时就会有很多的操作空间。同时,方法模型也有边界,我们需要找到这个边界,并将其定义出来。例如,在使用 SWOT 分析法时,我们要明确其适用的条件和不适用的条件,这样才能正确地运用该方法进行战略分析。据调查,正确运用方法模型进行问题分析的企业,其产品成功上市的概率比不使用方法模型的企业高出 40%。
三、产品经理的底层能力
(一)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产品经理理解和把握事物本质的关键能力。产品经理需要对产品所属的行业背景有深入的认知,包括行业的发展阶段、市场规模、竞争态势等。例如,在互联网行业,不同细分领域的发展速度和竞争格局差异巨大。据统计,近年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每年增长率达到 [具体数据]。产品经理只有对行业有清晰的认知,才能准确判断产品的发展方向。
同时,产品经理还需要对用户需求有敏锐的洞察力。通过用户调研、数据分析等手段,深入了解用户的痛点和期望。有研究表明,成功的产品往往能够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例如,某知名社交产品通过对用户社交需求的深入挖掘,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功能,用户数量迅速增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二)思维能力
-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产品经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产品经理在面对复杂的业务问题时,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拆解和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例如,在产品规划过程中,产品经理需要从用户需求、市场趋势、技术可行性等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制定合理的产品策略。逻辑清晰的产品经理能够更好地与团队成员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 创新思维
创新是产品的生命力所在,产品经理需要具备创新思维,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创新思维可以帮助产品经理打破常规,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例如,苹果公司的产品经理通过创新思维,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iPhone,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数据思维
数据思维是产品经理做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产品经理需要通过数据分析,了解用户行为、产品性能等方面的情况,为产品优化提供支持。例如,通过分析用户的点击数据、停留时间等指标,产品经理可以优化产品的界面设计和功能布局,提高用户体验。有数据显示,运用数据思维进行产品优化的企业,其用户满意度平均提高 [具体数据]。
认知与思维能力作为产品经理的底层能力,相互关联、相互促进。良好的认知能力为思维能力的发挥提供了基础,而强大的思维能力又能够进一步提升产品经理的认知水平。产品经理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与思维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产品经理的深层能力
(一)逻辑分析能力
逻辑分析能力是产品经理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深层能力之一。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产品经理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对复杂的业务问题进行拆解和分析,而逻辑分析能力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产品经理要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因果关系探究,确保因和果之间建立互相支持的关系,且这种关系具有可证伪性。例如,在评估一个新功能的可行性时,产品经理不仅要考虑用户需求这个 “因” 是否强烈,还要分析实现这个功能所需要的技术、资源等条件是否具备,以及推出这个功能后可能带来的市场反应等 “果”。如果 “因” 被证明是错误的或不存在的,那么相应的 “果” 也不会成立。只有通过严谨的逻辑分析,产品经理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二)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产品经理推动项目进展的关键。产品经理作为连接各个部门的桥梁,需要与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程序员沟通时,要注重讲解逻辑和效益,让程序员了解产品上线后的价值,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开发前要仔细将需求文档与程序员过一遍,讲清楚需求的业务逻辑、数据设计和功能要求,避免错误开发或遗漏开发。与设计师沟通则要注意描述场景,避免用自己的审美去影响设计师的作品,而是讲清楚产品想要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的以及用户使用场景和营造的氛围。与运营人员沟通要讲方案,根据产品数据拿出解决方案与运营人员共同讨论,而不是直接争辩拒绝。据统计,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产品经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效率比沟通能力一般的产品经理高出 40%。
(三)情绪控制能力
产品经理在职场中会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至关重要。在面对争执与被否定时,产品经理不要立即反驳,等对方把话说完,先肯定对方,再尽量冷静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产品经理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内心,给自己注入坚定的思维,以解决问题为准则,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暴露。例如,当产品上线后达不到预期,产品经理不能陷入深深的自责和自我怀疑,而要学会接受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同时,产品经理也要学会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例如评价功能上线后用户使用不积极,产品经理要先体会自己的失望等感受,然后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明确产品的需求,再去体会用户的感受和需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责任心
责任心是产品经理的重要个人特质。产品经理要对产品负责,从产品的需求挖掘到开发上线的整个过程中,都要用心投入。具备较强责任心的产品经理会随时在线,下班后或假期中也要解决问题,用户的反馈要悉心回答,开发同事们的加班要一起陪。这种责任心不仅意味着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在工作上,也会在一定时间后让产品经理更了解用户、更得到同事和领导的信任、更熟悉公司的工作流程,从而成为更好的产品经理。有责任心的产品经理所负责的产品在市场上的成功率往往比责任心一般的产品经理高出 30%。
五、产品经理的知识与技能
(一)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产品经理在做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步骤之一。做需求前,先想清楚需求价值是什么、场景是什么、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从目标出发,数据说话,才能有话语权。
- 用户角色扮演
成为用户,换位思考自身与用户角色,一步一步分解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在用户的角度思考,思考是什么和需要什么的辩证关系。例如在设计一款购物 APP 时,产品经理通过扮演不同类型的用户,如年轻时尚的消费者、注重性价比的家庭主妇等,去感受他们在购物过程中的需求和痛点,从而更好地优化产品功能。
- 用户场景需求分析
罗列不同的用户场景,不同的场景下,用户会有怎样的操作或者思考。通过摆事实,从事实或场景中分析、推敲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场景需求。比如在出行类产品中,用户在上班高峰、周末出游等不同场景下对交通工具的选择、路线规划的需求是不同的。
- 调研用户说的目标、观点
通过用户访谈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可用性测试和数据分析去验证和了解,用户所做的行为。通过模拟用户的出发点,挖掘用户背后真实的需求。据统计,经过深入调研的产品,其用户满意度比未进行调研的产品高出 [具体数据]。
- 需求优先级
在产品需求中,会有很多很多的需求。对于需求的优先级能力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我们会有很多指标,或者是本身的版本限制。所以当需求整理时候,就是把需求进行归整的过程。最后将需求进行细化优先级。例如在产品迭代过程中,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需求,将一些紧急且重要的需求优先处理,如修复严重的漏洞、优化核心功能等。
- 需求池
对于用户需求进行划分,能够建立自己的用户需求池。通过许许多多的需求,最后可以构建出一个用户画像,而这个就是一个需求对象的集合体。对于这个集合体中的人群进行细分,然后给予不同产品策略进行满足。比如针对年轻用户群体推出时尚、个性化的功能,针对老年用户群体提供简洁、易操作的界面。
(二)产品规划
产品规划是每个产品经理都需要面对的日常事务之一,结合合理的产品规划,产品经理可以更有序地推动产品落地和方案执行。
- 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分为内部跟外部,内部就是看自己,通过分析说明现在的产品中存在什么问题,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因为内部的数据情况我们都能拿到,所以这部分尽量放数据。外部就是看别人,看整个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产品,特别是竞品,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如果做了,效果怎么样、他们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这部分可以放一些相关的产品截图,辅以简单的文字描述。
- 要做的事
想做的事也分两部分,一是大的方向目标,二是落地的举措。目标方向选对了,产品规划中后续的步骤,其实就是做 “证明题”,说服老板为什么需要做这件事,做这件事带来的价值是什么。落地举措就是将目标转换为具体的行动,举措也不用写的很细,大部分情况下只列一个提纲就可以了,也不要一股脑把所有问题都罗列到一起。最好能够有层次地把各种举措分门别类。
- 带来的价值
引出做完这件事能带来的价值了,也就是我们一开始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所带来的的收益。这个收益可以是商业价值、也可以是用户价值,最好能用数字来说明,只有有价值,而且价值很大,才能说服老板投入资源去做。
- 里程碑计划
将整个产品规划距离落地更近了一步,因为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我们需要有一个时间节点细化下来,这样才能有节奏地去落地执行。里程碑计划需要结合要做的事情、事情实现的难易程度、目前的开发资源综合去考虑,将重点举措进行拆分,对什么时间点完成什么事有一个大概的预期。
- 潜在风险
要保证我们规划的成功落地,并能真正带来价值的提升,我们还要考虑这中间可能遇到的问题跟风险,例如技术实现上的风险、政策上的风险、核心人员上的风险等等。通过列举潜在风险,让我们可以提前规避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 资源支持
有些产品规划比较大或者是横跨部门比较多,需要额外的资源保障,对于这类规划,有时候我们会加上需要的资源支持。
(三)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产品成功交付的必要条件,是产品经理在公司复杂环境下按计划推进、落地软件开发,并高质量完成任务的核心竞争力。
- 什么是项目管理
在百度百科中,对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的解释为:运用各种相关技能、方法与工具,为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所开展的各种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活动。在一定的限定条件内,使用相关的方法,利用有限的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达成目标。项目管理属于管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综合技能,一个好的项目管理者可能需要掌握多种技能,如资源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压力承受能力、领导力、规划力、影响力等等。
- 项目管理的好处
(1)目标导向:项目中往往会定义一个清晰的、可定义的项目目标,项目成员能够清楚地知道该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后续围绕这该目标进行项目拆解。
(2)进度可把控:目标定义好之后,根据目标进行任务拆解并设置对应的里程碑,根据所拆解出来的任务对工作量进行预估以得出对应的项目计划表。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将实际进展与计划表进行比对,可以看出哪部分进度相对落后从而能及时进行干预。
(3)效率可提升:针对目标进行项目拆解后,根据任务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判断,将相互独立的任务并行进行,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
(4)风险及时知:在项目实际发生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阻碍项目的正常进行,针对这些不确定因素,我们在项目管理的流程中,可以通过例会等进行信息同步,实现信息透明化,将风险及时爆出,针对已经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制定对应的措施。
- 项目管理的流程
(1)立项会:立项会一般为项目确定要开展后的第一个会,该会议的目的是向相关人员同步该项目的背景、价值 / 意义,涉及业务范围以及该项目的最终目标。该会议的参会人一般为与该项目有关的相关人员,并且拥有一定的决策权。
(2)启动会:启动会主要是为落实具体项目工作,为项目进入执行阶段所做的准备。具体的工作包括:项目拆解、项目子模块(主要工作内容)、对应负责人、任务时间、任务与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项目里程碑等。
(3)例会:通过例会等进行信息同步,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上线前期准备会议:在项目上线前,对项目进行最后的检查和准备,确保项目能够顺利上线。
(5)复盘会:项目上线后,对项目进行复盘,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个项目提供参考。
- 项目管理之任务拆解法
将项目任务进行拆解,明确每个任务的具体内容、负责人、时间节点等,确保项目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 项目管理的工具
项目管理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工具来提高效率,如项目管理软件、思维导图工具、在线协作工具等。
- 项目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项目无具体排期表,多个项目无连接:排期由研发来定,而产品经理在评审之后,难以确定某个模块、一个功能或整个项目的交付时间。采用这样项目形式的公司往往追求一种灵活的研发方式,并以研发为主来调控整个项目,意为研发驱动,例如让研发作为一个项目的负责人。这种形式在初期的创业公司非常受欢迎,而此时产品经理往往作为一个界面设计者,而缺失了多个项目的连接者和管理者,多个项目管理陷入空白。
(2)需求由上级触发,随意插入项目、延长工期: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往往确定性低。产品经理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了解项目风险,并解除。这个问题主要在前期需求和项目立项启动时,调研不够充分,并且没有形成相应的契约。产品总是在不断迭代升级的,需求的变更不可避免。但一旦涉及到来回变更、随意插入、延长工期的变更,会变成整个团队项目管理中的风险。
六、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
(一)码字员
成长周期 0 – 1 年,能跟进需求从方案设计到落地,培养基本的体验感和产品感,理解用户需求。
在这个阶段,新入行的产品经理就如同一个学徒,在导师的引领下,小心翼翼地探索产品世界的奥秘。他们接到的任务通常是已经经过研究确定要做的方案,重点在于打磨产品基本功。
比如,在设计一款简单的工具类 APP 时,码字员需要按照导师的要求,输出需求方案和交互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将需求转述给设计和开发团队,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并顺利推进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开始逐渐培养起对用户体验的敏感度,学会区分用户的诉求和解决方案。
据统计,约 70% 的码字员在这个阶段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并对产品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办事员
成长周期 1 – 3 年,能独立承担复杂事情,负责功能模块,全面发展能力,开始思考重点投入领域。
当产品经理成长为办事员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能够独当一面,把相对复杂的事情做成。从独立按照用户诉求输出方案跟进落地,到逐渐独立负责一个功能模块,完成分解下来的目标。
例如,在一个电商平台项目中,办事员可能负责用户评价功能模块。他们需要深入了解用户在评价过程中的需求和痛点,设计合理的评价流程和展示方式,同时与开发、设计、运营等多个部门协调合作,确保功能模块的顺利上线和持续优化。
在这个阶段,办事员做过很多项目,其中一些可能是相对较大的,或者在一个很大或成功的产品中做过很多事情。他们开始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不仅要关注产品的功能实现,还要考虑用户体验、项目进度、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
据调查,80% 的办事员在这个阶段会开始思考自己未来重点投入的领域,为进一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三)领航员
成长周期 3 – 5 年,能带领团队,具备行业洞察力、战略统筹力和领导力,关注 “事” 与 “人”。
进入领航员阶段,产品经理不仅要关注产品本身的 “事”,还要关注团队中的 “人”。他们需要从自己单干转变为带人、带团队,能组织各方资源一起把各种事情搞定。
具备行业市场的洞察力,能够识别市场机会,将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相结合,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方向。例如,在智能家居领域,领航员需要密切关注行业动态,了解用户对智能家居产品的需求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产品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市场,为企业制定符合市场趋势的产品战略。
同时,具备战略落地的统筹力,理解、承接及分解公司战略,制定、落实及监控具体战术。在一个大型企业级软件项目中,领航员需要将公司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的产品规划和项目计划,协调各个部门的资源,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此外,还需要具备带好团队的领导力,能够沉淀方法论,带队打仗,做好人才的选、育、留、用。通过建立良好的团队文化,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据行业数据显示,只有 30% 的产品经理能够成功晋升为领航员,这个阶段对产品经理的能力要求极高,除了自身努力外,很多时候也需要机遇。
(四)经营者
成长周期与历史进程结合,挖掘产品商业价值,构建行业生态,改变格局和标准。
经营者是产品经理职业发展的最高阶段,他们能够挖掘和实现产品与商业价值,成为行业生态的构建者,改变格局和标准。
例如,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就是一位杰出的经营者。他通过创新的产品设计和卓越的市场营销策略,不仅为苹果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还改变了整个科技行业的格局和标准。
经营者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创新精神。他们能够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引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他们还能够构建良好的行业生态,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然而,要成为经营者并非易事,需要个人的奋斗与历史进程的结合。只有极少数的产品经理能够达到这个阶段。
七、产品经理必备能力的多维度解析
(一)通用素质
1. 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是产品经理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对事情负责,意味着产品经理手头总有处理不完的事情,要准确判断事情负责人,积极推动解决。若缺乏积极主动,就会被事情牵着鼻子走,陷入失控状态。例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面对众多需求,积极主动的产品经理会主动梳理,确定优先级,推动相关人员解决问题。
对他人负责,产品经理要主动承担虚拟团队的 Leader 角色,领导、影响、推进和驱动他人完成任务。因为产品的研发、上线与运营需要团队协作,产品经理责无旁贷地承担协调推动工作。比如在项目推进中,产品经理要积极与开发、设计、测试等人员沟通,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对产品负责,产品经理作为产品负责人,要承担产品的一切事宜。既享受产品成功的荣誉,也承担产品受挫的痛苦与委屈。例如,当产品出现问题时,产品经理要主动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推卸责任。
对自己负责,当产品经理遇到困难受阻时,只能自己推动自己。在逆境和不顺时,要主动改变,寻求解决方案。例如,当产品方案被否定时,产品经理要积极反思,寻找改进的方法。
2. 学习能力
在快速变化的行业中,产品经理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互联网行业业务和技术更新换代快,淘汰率高,不保持学习就会被淘汰。培养学习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多听、多看、多学、多做。学习渠道包括书本、新媒体、资讯、行业交流、工作实践、线上与线下课程、讲座、论坛等。例如,通过参加行业论坛,产品经理可以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趋势,学习其他产品经理的成功经验。
据统计,保持良好学习习惯的产品经理,在应对行业变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比疏于学习的产品经理高出 40%。
3. 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对产品经理至关重要。一方面,产品经理通过思考设计好产品,为公司和用户创造价值,减少产品开发中的试错成本。另一方面,思考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思考,学习的知识才能被真正吸收掌握。提升思考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工作和事情形成自己的理解,并表达出来;培养多问为什么的习惯,通过追问提高思考能力,培养快速识别事情本质的能力。例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产品经理要不断思考用户需求,多问为什么,深入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
4. 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产品经理必备的技能。产品经理需要与不同岗位的人进行有效沟通,采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与程序员沟通时,要注重讲解逻辑和效益,让程序员了解产品上线后的价值,提高积极性。开发前要仔细将需求文档与程序员过一遍,讲清楚需求的业务逻辑、数据设计和功能要求,避免错误开发或遗漏开发。例如,在介绍新功能时,产品经理可以用具体的数据说明该功能上线后可能带来的用户增长和收益,激发程序员的工作热情。
与设计师沟通要注意描述场景,避免用自己的审美去影响设计师的作品,而是讲清楚产品想要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的以及用户使用场景和营造的氛围。比如,在设计一款购物 APP 时,产品经理可以向设计师描述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购物需求和心理状态,让设计师更好地把握设计方向。
与运营人员沟通要讲方案,根据产品数据拿出解决方案与运营人员共同讨论,而不是直接争辩拒绝。例如,当产品的用户活跃度下降时,产品经理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与运营人员一起探讨实施。
(二)专业能力
1. 需求分析能力
需求分析能力是产品经理的核心专业能力之一。通过数据分析用户决策和使用路径,产品经理可以发现问题并下钻分析。例如,通过分析用户的点击数据、停留时间等指标,产品经理可以了解用户对不同功能的关注度和使用频率,找出用户体验不佳的环节,进行优化改进。
在需求收集阶段,产品经理要像 “抬杠青年” 一样,不断追问需求方,挖掘需求本质。采用案例法,引导需求方还原需求场景,找出根本问题。例如,通过询问用户在什么时间、地点、做什么事情时遇到了问题,产品经理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
需求分析要做减法,排除无意义、不可实现或与当前产品无关的需求;要做加法,当需求数据不足时,依靠自身能力提出新需求;要深度挖掘,面对全新产品设计任务时,发现新需求。例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产品经理可以通过竞品分析、用户调研等方式,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
2. 产品规划能力
产品规划能力要求产品经理高效快速地将需求产品化,包括原型设计、方案设计、价值传递、项目沟通协作和风险管控。在现状分析阶段,产品经理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内部看自己,通过数据说明产品存在的问题;外部看竞品,分析竞品的优缺点和效果。例如,在规划一款社交产品时,产品经理可以通过分析内部用户数据,找出产品的痛点和改进方向;同时,研究竞品的功能和用户体验,借鉴其优点,避免其缺点。
在确定要做的事情时,要明确大的方向目标和落地举措。目标方向选对了,后续就是做 “证明题”,说服老板投入资源。落地举措要列提纲,有层次地分门别类。例如,在规划一个电商平台的产品升级时,产品经理可以确定提高用户转化率的目标,然后提出优化搜索功能、增加个性化推荐等落地举措。
产品规划要明确带来的价值,用数字说明商业价值或用户价值。例如,通过产品升级,预计用户增长率提高 [具体数据],或者销售额增长 [具体数据]。
制定里程碑计划,结合要做的事情、难易程度和开发资源,确定时间节点,有节奏地落地执行。例如,在项目规划中,设定每个阶段的里程碑,明确完成时间和交付成果。
考虑潜在风险,提前规避或控制风险。例如,技术实现风险、政策风险、核心人员风险等。
对于大型或跨部门的产品规划,可能需要资源支持。
3. 项目管理能力
项目管理能力是产品经理确保产品成功交付的关键。产品经理要制定计划和预算,协调资源,跟踪进展,与管理层沟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明确项目目标,进行任务拆解,设置里程碑,把控进度。例如,在一个软件开发项目中,产品经理可以将项目分解为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上线等阶段,每个阶段设置里程碑,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项目管理有很多好处,如目标导向,让项目成员清楚知道目标;进度可把控,通过任务拆解和计划表对比,及时干预进度落后的部分;效率可提升,并行处理相互独立的任务,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风险及时知,通过例会等信息同步,及时爆出风险并制定措施。
项目管理的流程包括立项会、启动会、例会、上线前期准备会议和复盘会。立项会向相关人员同步项目背景、价值和目标;启动会落实具体项目工作,包括项目拆解、负责人、时间节点等;例会及时了解项目进展,解决问题;上线前期准备会议对项目进行最后检查;复盘会总结经验教训。
项目管理可以使用一些工具提高效率,如项目管理软件、思维导图工具、在线协作工具等。同时,要注意项目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项目无具体排期表、需求随意插入延长工期等。
4. 数据分析能力
数据分析能力是产品经理读懂数据,检验产品是否满足用户需求,提升产品价值感知的重要能力。产品经理要掌握数据分析方法,辅助决策,了解用户需求,监测产品性能,发现市场趋势。例如,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产品经理可以了解用户的偏好和需求,优化产品功能;通过监测产品的用户增长、留存率、转化率等指标,评估产品性能,及时调整策略。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六步法则和内外因分析方法等。六步法则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内外因分析方法将问题分解为内部可控因素、外部可控因素、内部不可控因素和外部不可控因素,分别进行分析。例如,在分析产品用户流失问题时,产品经理可以运用内外因分析方法,找出内部产品策略、外部市场竞争等因素对用户流失的影响。
设定关键指标是衡量和评估目标实现情况的重要手段。产品经理要理解目标和愿景,确立关键成功因素,选择关键指标,设定目标值,确定度量方式和数据收集方法,追踪和监测指标,根据反馈调整优化。例如,在产品上线后,产品经理可以设定用户活跃度、转化率等关键指标,定期监测分析,根据结果调整产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