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险管理:系统化应对⻛险

2025-04-18 0 716

说到质量 ,很多⼈会说: “⼯期太紧了 ,能按期提测就不错了 ,Bug多⼀点也正常。质量好不好?不好说。 如何提升?不知道 ,QA会保证的呀。”

我⻅过的⼤部分程序员 ,对⾃⼰的代码质量要求还是很⾼的。但是 ,⼀旦遇到赶⼯压⼒ ,尤其是在deadline 之前 ,就很可能会把完成度很低的代码交出去 ,⼼想 “反正有⼈给我检查 ,到时候再说吧”。但是 ,这些代 码就好⽐是⼀台 “⾏⾛的Bug制造机” ,后患⽆穷。

我曾经在⼀个技术债特别严重的部⻔中 ,⾯向各级程序员做过⼀轮抽样的访谈调研。调研的结果是 ,程序员 们只有27.2%的时间在做真正产⽣价值的编码⼯作。但是 ,他们有20.7%的时间 ,是在做需求质量和代码质  量问题所引发的Bug修复、返⼯和紧急上线⼯作。

质量成本分为两类:⼀类是事前防⽌失败的⼀致性成本;⼀类是事后处理失败的⾮⼀致性成本 ,包括内部  Bug引发的返⼯成本 ,以及外部Bug导致的⽤⼾侧成本。

近些年来 ,越来越多的公司在严格控制测试⼈员的⽐例 ,⿎励开发⼈员通过各类技术⼿段从上游保障质量, 就是因为越发地认识到:事后检查处理的代价其实是最⾼的

实际上 ,质量是规划、设计、建造出来的 ,不是检查出来的。防⾼于检查,预防错误的成本通常⽐在检查中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成本低得多

我们都知道 ,⼀次性把事情做对的成本是最低的。 ⽽⼀次性把事情做对就意味着 ,我们要有意识地提升预防 类⼯作的占⽐ ,从根本上降低内部Bug率和外部Bug率。在这个质量改进的过程中 ,程序员是绝对的关键⼒  量 ,⽽⾮测试⼈员。

那么 ,作为项⽬管理⼈员 ,你该如何更好地规划质量管理活动呢?总体来说 ,你可以从三个⽅⾯⼊⼿。

质量规划 ,明确标准

规划质量,是识别项⽬及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并确定⽤哪些保障⽅法、改进措施来达到这些标准的过

需要注意的是 ,在业务⽣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质量标准应该是动态变化的。 ⽐如 ,业务初创期追求的是最⼩ 化MVP模型的快速迭代 ,在这个阶段 ,质量往往不会是最关键的因素。但是 ,当规模扩张到⼀定程度之后 , 对于质量的要求就⾮常⾼了。不同的项⽬对质量的要求也相差甚远 ,⽆法⼀概⽽论。 因此 ,只能结合具体项⽬和具体阶段的质量诉求,对质量的标准进⾏合理定义

你可以参考⼀下下⾯这张图⽚ ,它展⽰的是 ,⼀个已经进⼊规模增⻓期的稳定业务对客⼾端质量标准的定 义。

⻛险管理:系统化应对⻛险

定义好了质量标准 ,你要思考的是 ,在整个项⽬的进程中 ,需要规划好哪些质量保障活动 ,以很好地达到这 个标准。

我给你分享⼀张各个阶段的质量保障⼿段的列表图。

⻛险管理:系统化应对⻛险

其中 ,你需要特别关注研发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段 ,制定适当的编码规范、提交规范和分⽀规范 ,同时设计 代码准⼊标准 ,确保代码Review、 单元测试、接⼝验证和UI验证等⼿段与你的项⽬质量要求相匹配。

项⽬经理的视⻆始终聚焦在项⽬的整体⽬标上。在项⽬经理看来 ,质量作为⽬标的⼀部分 ,达到要求是最重 要的 ,不需要追求质量的⽆⽌境提升。 因为 ,质量终究也是有代价的 ,是否够⽤则取决于项⽬⽬标和要求。

质量分析 ,追根溯源

质量分析 ,是指识别项⽬运⾏期间 ,整体质量上遇到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分析根本原因 ,并制定相应的预防 措施和解决⽅案。

我曾经给⼀个底层核⼼模块的技术团队做项⽬管理 ,但我经常听到上层模块抱怨它的质量 ,有时候甚⾄在关 键流程上都有问题 ,团队内外都对其质量失去了信⼼。

从数据上看 ,这个模块的线上Bug量占项⽬总Bug量的17% ,给上层其他模块和运维都带来了不少⿇烦。 随  着越来越多的外部应⽤陆续接⼊ ,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内部⽭盾很可能就会升级为外部⽭盾 ,不 容忽视。

经过深⼊分析 ,我对频发的质量问题有了以下认识:

1.  团队扩张得很快 ,在相当⻓的时间内 ,测试⼈员的配⽐都⾮常低 ,8个开发对应0.5个测试。测试基本上只 是给开发打⼯ ,只能保证最最基本的功能 ,其他更深度的测试类型根本⽆所涉猎;

2.  团队没有从⽤⼾的视⻆来检验产品 ,上层模块的应⽤场景、运维的应⽤场景与测试的视⻆相差较⼤ ,测 试效果很难保障;

3.  约有五分之⼀的线上Bug ,是来⾃社区 ,⽤⼾侧出现问题以后才去社区找 ,再把这个补丁合进来 ,没有主 动应对。

同时 ,我也做了⽤⼾调研 ,最终的结果显⽰ ,⽤⼾对底层核⼼模块的期望更多的是稳定 ,⾄于新功能 ,⽤⼾ 普遍表⽰暂时没有需要。 因此 ,盲⽬增加复杂功能其实并不明智 ,保持产品简单可靠才是王道。

定位完问题 ,我们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改进或预防了。

1. 新功能适当放慢: 在基本功能已经成型的情况下 ,进⼀步控制新功能开发在迭代中的占⽐与优先级。 当 时我们定义的是不超过70% ,在⼀定时期内 ,核⼼功能不再做⼤的变动。

2.  回顾总结: 将线上Bug分析作为周会的⼀项固定内容 ,集体讨论出整体层⾯上的改进措施 ,并跟进实施到

位。

3. 查漏补缺:对已有的测试⽤例进⾏全⾯梳理 ,与相关的开发、测试、运维⼀起集体review ,花⼤⼒⽓补 充测试代码(增加异常、 并发、稳定性测试等)。考虑到这是⼀项⻓期⼯作 ,要确保将其分解到各个迭 代中 ,分批实施。

4. ⾛到前⾯: 紧密跟进社区Bug ,分析重现并评估影响 ,定期总结梳理 ,并组织讨论应对措施 ,主动引⼊必 要的补丁。

5.  以终为始: 新功能需求确定后 ,测试⽤例同步设计并进⾏review ,然后开放冒烟测试标准 ,让开发⼈员 在明确 “什么是完成” 的前提下 ,进⾏开发。

在坚持了两个⽉之后 ,整体的质量状况好了很多。总体来说 ,质量分析最重要的是要追根溯源 ,找到问题症 结。我给你推荐⼏种简单实⽤的⽅法。

1. 每⽉坚持开线上Bug分析会。你可以召集产品、研发、测试 ,⼀起对过去⼀个⽉的线上问题 ,进⾏深⼊的 根因分析 ,制定策略并推进落实。

2. 持续进⾏内部Bug分类。 从不同维度分析Bug原因 ,你可以按照具体引⼊阶段给Bug分类 ,⽐如需求不

清、设计缺陷、逻辑错误、测试遗漏、 变更引发的覆盖升级、历史遗留等 ,也可以按照Bug类别分为功能 问题、性能问题、 界⾯问题、兼容性问题等。从数据统计上 ,你就可以准确地知道 , ⾃⼰项⽬的质量问   题主要出在哪个环节 ,下⼀步是要先规范代码准⼊标准 ,还是加强需求评审 ,以及哪些保障措施会更有   效。

3. 建⽴质量⼤盘,拉通不同业务线或模块的每⽉Bug趋势 ,对⻬千⾏代码Bug率、 Bug数/需求数的⽐率、 Reopen Bug率等 ,对低于平均线下的业务线或模块进⾏有针对性的原因分析。

质量控制 ,层层卡点

如果说质量分析的要点重在追根溯源 ,那么质量控制 ,就是将⼀些明确下来的质量规范和做法 ,真正落地到 各个环节。我给你分享⼀张样例图 ,它展⽰的是从需求到发布的整个过程中的质量活动概览。

⻛险管理:系统化应对⻛险

想要推动质量改进措施的落地 ,与之相匹配的⼯具是必不可少的。在⽹易 ,我们使⽤PMO⾃主设计开发的   企业效能平台Overmind ,来完成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 ,并在需求到发布的整个链条中 ,层层设置相应的质  量卡点。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 ,逐步为⾃⼰的应⽤定制合适的持续集成⽅案 ,指定代码准⼊的阈值 ,⽐如静 态扫描、 单元测试、覆盖率测试、 冲突检测、Jar包版本检测的通过条件等。

⻛险管理:系统化应对⻛险

需要注意的是 ,质量控制及卡点⾏为,是要结合项⽬的质量要求和团队的质量成熟度,⼀层⼀层地加强质量把关和收⼝ 。 即便是在同个项⽬的不同应⽤中 ,也会因为线上要求的不同 ,⽽对质量卡点有不同的侧重。通 过质量卡点的在线⼯具化 ,才能做到真正有效的质量保障。 ⽐如 ,某些团队在特定阶段 ,会按照静态代码扫 描问题的级别来分级计算缺陷值 ,提交测试申请时 ,如果系统检测到缺陷值有升⾼ ,就不能够成功提交。

总结

今天 ,我跟你分享了项⽬经理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作 ,你可以从三个⽅⾯⼊⼿ ,分别是质量规划 ,明确项 ⽬的质量标准;质量分析 ,追根溯源 ,找到质量差距的根本症结;质量控制 ,在需求到发布的过程中 ,设置 层层卡点来控制质量。

要想⼀次把事情做对 ,你⾸先得明确什么是对 ,然后要分析差距 ,找到相应的质量保障⽅法 ,并不断迭代。 这三个⽅⾯是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 ,你需要不断地根据质量分析的结果 ,设置合适的质量卡点 ,直到达 到规划中的质量标准。

收藏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打赏,加速更新更多文章。
常见问题
  • 本站资源版权属 AxureMost.cn 所有。任何非官网途径下载均属于盗版,后台有检测机制一经发现传播,共享,出售会起诉追会本站损失。
查看详情
  • 请比对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