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电商】商品中心

2024-12-10 0 634

 

一、商品中心概述

商品中心在电商系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电商后台管理商品的核心模块,涵盖了从商品的上传、管理到发货、退货等整个业务闭环,为前端提供丰富的商品数据,同时也为后端各系统赋予强大的商品能力。
在电商产品体系中,商品是其他所有相关系统的基础。从商品采购到库存管理,从商品的创建、上下架管理到商品定价以及前台展示,从促销活动到下单支付,从订单生产到履约配送,电商的每个流程都与商品紧密相关。而且,在所有上下游系统之间,商品数据必须保持统一、通用和标准化。例如,采购系统中的商品 A 和订单系统中的商品 A 需要是同一个商品,这就要求商品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中心化服务的能力。因此,商品系统也是所有系统中最优先需要设计成中心化服务的系统。
商品中心的核心模块可以抽象为四个主要部分:商品分类、商品品牌、商品属性和商品管理。分类管理、品牌管理、属性管理与商品管理在系统架构上相互独立存在,单向依赖,是独立的系统模块。每个模块独立负责各自的职能,既能单独对外提供服务,又能打包对外提供服务,各个模块之间又通过特定的对象相互关联。分类、品牌和属性作为商品的基础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商品。
商品中心最基本的职能是向上支撑前台各个环节的商品查询、展示功能,同时向下为价格中心、营销中心、订单中心、履约中心、采购系统、库存中心、仓储以及运输等下游系统提供商品能力和服务,确保电商体系下所有系统对于商品数据的输入和输出的统一。

二、商品中心的核心模块

【电商】商品中心

1. 类目管理

在电商系统中,类目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用户快速找到目标商品,提高查找效率,还能方便运营人员维护商品信息,为其他功能提供基础支撑。

(1)为什么要做类目管理

  • 帮助用户快速找到目标商品:当用户想要购买一款商品时,通常会使用搜索功能。但搜索关键词往往不能准确描述一款商品,比如 “笔记本” 既可以指便携式电脑,也可以指用于写字记录的小册子。有了商品类目,就能在搜索结果的基础上做类目筛选,进一步明确搜索目标,或者通过商品类目逐级筛选,用户通过合理编排的多层类目,逐级缩小查找范围,提高查找效率。
  • 方便运营维护商品信息:电商是信息与实物商品分离的交易模式,商家需要将用户关注的商品信息展示给线上用户。不同类目的商品,用户关注的商品信息不同,商家需要维护的商品信息也不同,这些信息跟商品类目关联最紧密。有了类目管理,就能把该类目的商品需要维护的商品信息,与商品类目关联起来,提高维护商品信息的效率。
  • 为其他功能提供基础支撑:在电商系统中,有很多其他功能都会依赖类目功能,最常见的有品牌关联商品类目、仓库分类目存储商品、汇总类目相关数据。

(2)如何设计类目管理

  • 后端类目特点
    • 类目数量多: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商品都被搬上了线上来销售,导致后端类目数量也越来越多了。
    • 分层且层级深:当类目数量很多时,不能把所有类目平铺,为了提高类目的使用效率,必须对类目再做分类,这样就形成了多层类目。通常来说,后端类目有 3 – 5 层。
    • 相对固定,不轻易变更:后端类目跟品牌、属性都做了关联,且已经创建对应的商品后,就不能轻易变更和删除,否则会导致数据错乱。
    • 名称客观统一:为了让商家内部不同角色的人更好地辨别类目,后端类目的命名必须要客观、统一。
  • 前端类目特点
    • 对应后台类目,为多对多关系:前端类目可以直接对应后台类目(1/2/3 级),或者直接对应品牌、商品,并且可以自由组合。
    • 面向用户,方便查找商品,可灵活调整:前台类目主要面向用户,方便用户筛选查找商品。可以随着运营需要去调整,支持不同客户端的设置,如 PC 端、app 端、小程序端等。支持平台商家自定义店铺前台类目。

2. 品牌管理

电商平台的商家规模庞大,各大电商平台都拥有众多的商家。以阿里系、京东、拼多多、美团、抖音电商等为例,这些平台上的商家数量众多,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商品选择。
商家对于平台具有重要的价值贡献。首先,商家为平台带来了 GMV(商品交易总额)、营收和活跃性。商家通过佣金和推广营销费用给平台贡献营收,平台需要调控自然流量和付费流量,以实现收益最大化。同时,商家作为平台买家,增加了平台的活跃性。
平台对商家的管理和治理基于分层分级原则,考虑品牌影响力、经营能力、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品牌影响力分为国际大牌、国内大牌等不同级别,新店期间给予曝光扶持。经营能力看阶段性贡献的 GMV、佣金等,盈利能力不佳的商家需优胜劣汰。运营能力看基础运营和服务能力,如动销率、商品信息质量等。成长能力针对新商家设计考核,重点扶持成长性突出的商家。

3. 属性管理

(1)为什么要做属性管理

  • 商品类目的局限性
    • 难以满足用户快速找到目标商品的需求:随着商品数量指数级增加,用户通过层级和数量有限的商品类目,找到目标商品的难度越来越大。当商品数量过多时,用户通过类目筛选后,需要在大量商品中找到想要购买的商品,难度极大。
    • 无法满足更细颗粒度分类的需求:商品数量增加后,区分不同的商品、对商品进一步分类,以便实现更精细化的商品管理,就成了新的需求。增加类目层级虽然能达到目的,但会大幅增加类目管理的复杂度。
  • 商品管理的新问题
    • 关键特性分散:用户在寻找目标商品时,往往会对该商品某些特性非常关注,但这些商品特性信息通常散落在商品详情中,用户需要自己到冗长的详情描述中去搜寻,影响购买决策。
    • 信息未结构化:随着商品数量指数级增加,商品精准匹配用户成了更高效的达成交易方式。要实现商品精准匹配用户,就必须要将商品信息结构化,形成有结构的商品特性标签,即属性。
    • 多规格商品管理成本高:对于多规格商品来说,不同规格的同一款商品,不仅价格不一样,库存也需要单独计算。如果每一个规格的商品都当成一个独立的商品来管理,会增加商家管理商品的成本,也不方便用户浏览多规格商品。

(2)什么是商品属性

商品所拥有的特性,即为商品属性,通常表现为从某个维度来对商品进行的描述。属性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属性名称,即描述商品特性的维度;二是属性值,即描述的具体内容。如从颜色维度描述手机,“颜色” 是属性名称,“红色、白色、蓝色” 是属性值。

(3)如何做好属性管理

属性管理主要有以下设计要点。
  • 属性值类型分为单选、多选和自定义:单选是从定义属性时已经穷举的若干个属性值中选择 1 个,如手机的屏幕尺寸;多选是从定义属性时已经穷举的若干个属性值中选择多个,如手机的颜色;自定义是属性值无法在定义属性时穷举,必须在添加商品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如手机的上市时间。
  • 设计要点包括属性关联品类、属性继承、属性组、是否参与搜索、表单维护方式等:属性关联品类是将产品的特殊属性和品类绑定在一起,当商品在基础属性中设置对应的品类后,就可以关联获得已绑定的所有特殊属性配置。属性继承是为了避免重复添加属性,子集品类属性会默认继承所有父级品类已绑定的属性,或者采用复制父级品类属性的方式,让子集品类也能单独维护自己的属性。属性组是由于部分商品的属性繁多,为了方便用户浏览对比数据,通常会对属性进行分组管理。是否参与搜索是为了能更精准的搜索到用户的商品,除了基础属性外,部分特有属性也会参与到搜索中。表单维护方式根据不同的属性,所对应的属性值添加方式各不一样,常见的维护方式有文本框、单选框、时间日期等。

4. sku/spu

(1)定义与区别

SPU 是商品信息聚合的最小单位,如 iPhone 14,定位多款具有相同属性的商品。SKU 是最小库存单元,如红色、256G 的 iPhone 14,定位唯一一款具体商品。

(2)为什么要做 SPU

降低商品管理成本,减少冗余数据存储,提高用户查找商品效率。对于多规格商品,如果每一个规格的商品都当成一个独立的商品来管理,会增加商家管理商品的成本,也不方便用户浏览多规格商品。而将不同规格的多个商品当成一个商品(即 SPU)来管理,把定义不同规格的商品特性作为属性,放到商品中去设置,可以大大缩短商品管理的时间,方便用户在一个商品详情页中切换不同规格的商品。

(3)如何创建 SPU 和 SKU

录入 SPU 信息,包括共用的商品信息。录入 SKU 信息,即各 SKU 独有的信息。系统自动生成 SPU 和多个 SKU,通过规格属性关联。例如,在添加 iPhone 14 的商品信息时,先录入 SPU 信息,如品牌、型号等共用信息,然后再录入不同 SKU 的信息,如颜色、存储容量等独有的信息,系统自动将这些信息关联起来,生成一个 SPU 和多个 SKU。

5. 商品推荐

商品推荐可以从用户行为分析、个性化推荐算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提高商品的曝光率和转化率。用户行为分析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历史、购买记录、收藏夹等信息,了解用户的兴趣爱好和购买习惯,从而为用户推荐相关的商品。个性化推荐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和商品的属性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商品。例如,可以使用协同过滤算法,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其他用户的行为,为用户推荐相似用户喜欢的商品;也可以使用内容推荐算法,根据商品的属性和用户的兴趣爱好,为用户推荐相关的商品。通过商品推荐,可以提高用户的购买转化率,增加平台的销售额。

三、总结

【电商】商品中心
商品中心的各个模块相互关联,共同构成电商后台的核心管理体系。通过对类目、品牌、属性、sku/spu 的有效管理,以及合理的商品推荐,提升用户体验和平台运营效率。
类目管理帮助用户快速找到目标商品,方便运营维护商品信息,为其他功能提供基础支撑。后端类目数量多、分层且层级深、相对固定、名称客观统一;前端类目对应后台类目,为多对多关系,面向用户,方便查找商品,可灵活调整。
品牌管理对于电商平台至关重要,平台商家众多,为平台带来 GMV、营收和活跃性。平台对商家的管理和治理基于分层分级原则,考虑品牌影响力、经营能力、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
属性管理是由于商品类目的局限性和商品管理的新问题而产生的。商品属性由属性名称和属性值构成,属性管理的设计要点包括属性值类型分为单选、多选和自定义,以及属性关联品类、属性继承、属性组、是否参与搜索、表单维护方式等。
sku/spu 的定义与区别明确,SPU 是商品信息聚合的最小单位,SKU 是最小库存单元。做 SPU 可以降低商品管理成本,减少冗余数据存储,提高用户查找商品效率。创建 SPU 和 SKU 需要录入 SPU 信息和 SKU 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并通过规格属性关联。
商品推荐通过用户行为
收藏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打赏,加速更新更多文章。
常见问题
  • 本站资源版权属 AxureMost.cn 所有。任何非官网途径下载均属于盗版,后台有检测机制一经发现传播,共享,出售会起诉追会本站损失。
查看详情
  • 请比对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