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产品】C端要怎么读懂用户

2024-12-09 0 575

 

一、理解用户的重要性

【产品】C端要怎么读懂用户

用户是产品的核心,只有真正读懂用户,才能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理解用户对于 C 端产品经理来说至关重要。C 端产品面向的是广大普通消费者,他们的需求复杂多样且变化迅速。如果产品经理不能深入理解用户,就很难打造出受用户欢迎的产品。
首先,理解用户可以帮助产品经理明确产品的定位和目标用户群体。通过对用户的分析和研究,产品经理可以了解不同用户的需求、喜好、行为习惯等,从而确定产品的功能、设计风格、营销渠道等,使产品更有针对性地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
其次,理解用户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当产品经理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时,就可以在产品设计中充分考虑用户的感受,优化产品的功能和操作流程,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便捷性。例如,阅读类产品考虑到用户长时间看屏幕的情况,提供了夜间模式护眼功能;iPhone 手机在紧急救助方面提供了快捷操作方式,方便用户在紧急情况下盲操。
此外,理解用户还可以为产品的创新提供方向。通过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产品经理可以发现用户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潜在的市场机会,从而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功能和服务。例如,微信支付的成功就是基于产品经理对用户支付习惯的敏锐观察和创新。
总之,理解用户是 C 端产品成功的关键。只有真正读懂用户,才能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二、清晰描述用户特征与画像

【产品】C端要怎么读懂用户

1. 对用户进行区分

在 C 端产品中,对用户进行区分是读懂用户的重要一步。通过各种调研方法,如问卷调查、用户访谈、数据分析等,可以划分用户群体和对应的特征。例如,可以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地域、收入水平等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初步划分。同时,结合用户的行为数据,如使用频率、使用时长、购买记录等,进一步细分用户群体。
建立数据与画像的关联是关键。通过收集用户在产品上的行为数据,如点击、浏览、购买等,与用户的基本信息相结合,构建用户画像。可以利用建模的方法,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找出不同用户群体的特征和行为模式。例如,可以使用聚类分析等算法,将用户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个类别代表一种用户类型。
确认用户类型后,可以对不同用户群体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他们的需求、偏好和痛点。这有助于产品经理更好地定位产品,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体验。

2. 制作真实有效的用户画像

制作真实有效的用户画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基本信息是用户画像的基础,包括用户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初步了解用户的背景和身份。
社会属性方面,可以考虑用户的家庭状况、社交圈子、兴趣爱好等。例如,用户是否已婚、有无子女、喜欢参加哪些社交活动等。这些信息可以反映用户的生活方式和社交需求。
生活状态包括用户的居住环境、工作状态、消费能力等。比如,用户是住在城市还是农村、是上班族还是自由职业者、月收入水平如何等。了解用户的生活状态有助于我们设计出更符合用户实际需求的产品。
心智情况是用户画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包括用户的价值观、消费观念、决策方式等。例如,用户是注重品质还是价格、是理性消费者还是冲动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等。通过了解用户的心智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用户的需求和行为动机。
为了使用户画像更加详细和准确,可以结合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例如,通过用户的购买记录可以了解用户的消费偏好和购买习惯;通过用户的浏览记录可以了解用户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方向。同时,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用户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找出用户的潜在需求和行为模式。

3. 用户特征与画像的应用

在产品设计或营销方案中,用户特征与画像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首先,采用 “明确问题 – 提出假设 – 验证假设 – 输出结果” 的数据分析流程,可以验证服务是否合用户胃口。
明确问题是第一步,需要确定产品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改进的方向。例如,产品的用户转化率低、用户满意度不高、用户流失率大等问题。
提出假设是根据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或改进方向。例如,如果产品的用户转化率低,可以假设是产品的界面设计不够友好、产品的功能不够完善、产品的价格过高等等。
验证假设是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调研等方法,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例如,可以通过 A/B 测试、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用户的反馈和数据,分析假设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输出结果是根据验证假设的结果,得出最终的结论和解决方案。如果假设被验证是合理的,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如果假设被验证是不合理的,需要重新提出假设进行验证。
在产品发展规模扩大时,形成多维度的特征与画像矩阵,可以更好地开展业务。随着产品的发展,用户群体可能会越来越多样化,单一的用户画像可能无法满足业务需求。因此,需要从多个维度对用户进行分析和刻画,形成多维度的特征与画像矩阵。
例如,可以从用户的年龄、性别、地域、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兴趣爱好等多个维度对用户进行分析,将用户分为不同的群体。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和需求,可以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产品策略和营销方案。
同时,多维度的特征与画像矩阵也可以帮助产品经理更好地了解用户的行为和需求变化。通过对不同维度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用户的需求变化和行为趋势,为产品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依据。

三、根据场景判断用户的真实需求

1. 考虑用户使用手机的物理环境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会处于各种不同的物理环境中。对于阅读类产品来说,考虑到用户长时间看屏幕可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因此提供夜间模式护眼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夜间或者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开启夜间模式可以降低屏幕的亮度和蓝光辐射,减轻眼睛的疲劳感,让用户在阅读时更加舒适。
以小说阅读类产品为例,用户在晚上躺在床上看小说时,如果没有夜间模式,强烈的屏幕光线可能会刺激眼睛,导致眼睛干涩、疼痛等不适症状。而开启夜间模式后,屏幕颜色会变得更加柔和,亮度也会降低,大大减少了对眼睛的伤害。同时,一些阅读类产品还会提供护眼绿等功能,通过减少屏幕发出的蓝光来进一步保护眼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长时间使用任何护眼功能都可能导致视觉疲劳和干涩感,因此用户在使用手机阅读时,还是应该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
iPhone 手机的紧急救助功能也是考虑到用户在紧急情况下的使用需求。在紧急情况下,用户可能无法正常操作手机,因此 iPhone 手机提供了快捷操作方式,方便用户在紧急情况下盲操。例如,用户可以通过连续按下电源键等方式快速启动紧急救助功能,向紧急联系人发送求救信息或者拨打紧急电话。这种快捷操作方式在关键时刻可以为用户提供及时的帮助,保障用户的生命安全。

2. 考虑用户所在的社会环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语音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语音技术在不同的场景下适用性也有所不同。在考虑用户所在的社会环境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语音技术的特点和用户的实际需求。
在安静熟悉的环境下,语音技术的应用效果较好。例如,在家里或者办公室等相对安静的环境中,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来操作手机、智能音箱等设备,实现查询信息、播放音乐、控制家电等功能。这种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还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但是,在公共场合或者嘈杂的环境中,语音技术的应用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在地铁、商场等嘈杂的环境中,背景噪音可能会干扰语音识别引擎的准确性,导致语音指令无法被正确识别。此外,在多人同时说话的情况下,语音识别技术也可能会遇到困难,无法准确识别用户的语音指令。
因此,在使用语音技术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使用方式。在安静熟悉的环境下,可以充分发挥语音技术的优势,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而在公共场合或者嘈杂的环境中,可以考虑使用其他的操作方式,或者等待环境安静下来后再使用语音技术。

3. 考虑用户的心流

旅游景点的纪念品价格通常较高,但仍然有很多人购买。这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纪念品具有纪念意义,还与用户的心流状态有关。
当人们在旅游时,心情通常会比较愉悦和放松。这种心流状态会让人们更加感性地判断周围的事物,对旅游景点的纪念品也会产生更强烈的购买欲望。例如,在攀登名山、游览大川等过程中,人们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壮观,心情舒畅。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更容易被旅游景点的纪念品所吸引,认为这些纪念品可以代表自己到过这些地方,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此外,旅游景点的纪念品通常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这些纪念品可能是当地的手工艺品、特色食品或者文化纪念品等,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对于一些迷信的人来说,购买雕刻了《心经》的葫芦、手串等纪念品,还可以祈求平安。虽然这些纪念品的售价可能已经翻了好几倍,但人们在旅游时的消费往往不是理性的过程,他们更愿意为了这些独特的纪念品而付出更高的价格。
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旅游景点的纪念品价格过高,不值得购买。他们认为可以通过拍照留念等方式来记录旅游的经历,而不需要购买纪念品。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购买纪念品是一种情感上的需求,它可以让人们在回家后仍然能够回忆起旅游的美好时光。

4. 场景是需求的限制条件

场景是需求的限制条件,产品设计和营销推广要考虑合适的时间、地点、场景等因素。例如,某款游戏类软件的用户如果包括白领,在工作时间发布新款道具进行推送消息时,APP 打开率一定会远远小于预期。因为在工作时间,白领们通常会专注于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游戏软件的推送消息。而在下班后或者周末等休息时间,白领们可能会有更多的时间和兴趣去玩游戏,此时发布新款道具的推送消息,APP 打开率可能会更高。
同样,在产品设计中,也需要考虑场景的限制条件。例如,阅读类产品的夜间模式护眼功能,只有在夜间或者光线较暗的环境下才会被用户使用。如果在白天或者光线充足的环境下,用户可能不会开启夜间模式,因为此时屏幕的亮度和颜色已经足够舒适。因此,产品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用户需求,提供合适的功能和服务。
总之,场景是需求的限制条件,产品设计和营销推广要充分考虑场景的因素,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四、探索目标用户群体的心智

1. 社会心智的影响

在社会学中,社会地位与社会资源对人的心智有着深远的影响。经济、人脉、文化这三类资源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其中,经济资源决定了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例如,收入较低的群体可能更倾向于花费时间来省钱,他们会在购物时比较价格,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而收入较高的群体则更愿意付出更多的钱来节省时间的支出,他们可能更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服务。
人脉资源也会影响人的心智。一个人的社交圈子会影响他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如果一个人的朋友都是注重品质生活的人,那么他也可能会受到影响,更倾向于购买高品质的产品。此外,人脉资源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机会,从而影响他们的消费决策。
文化资源同样对人的心智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人的文化程度、知识储备和价值观会影响他对产品的认知和需求。例如,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可能更注重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可能更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价格。
这些社会心智的因素在用户画像中都有所体现,例如收入、学历、爱好等描述。这些信息不仅可以帮助产品经理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还可以为产品的设计和营销策略提供依据。例如,针对不同收入群体的用户,可以设计不同价格区间的产品;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用户,可以采用不同的营销方式和语言表达。

2. 内在心智的影响

内在心智的影响属于认知心理学范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论述了人类大脑中的两个思维系统。系统 1 是无意识快速的思维方式,系统 2 则是复杂运算、理性客观的系统。
人们在很多问题上倾向优先使用系统 1,因为基于印象与经验来思考可以节约大脑思考成本。例如,提起非洲就是穷与黑,提起广东人就是什么都吃,这就是刻板陈旧的印象,属于系统 1 的思维方式。当有人提出质疑时,需要提供切实的根据,人们才会使用系统 2 去客观的思考与判断。
在认知心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认知偏误。常见的认知偏误包括损失厌恶、框架效应、锚定效应、注意力偏误、峰终定律等。在产品设计与营销策略上,了解并利用这些认知偏误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利用损失厌恶心理,产品可以推出限时优惠活动,让用户感到如果不及时购买就会损失一定的利益;利用框架效应,可以改变产品的描述方式,让用户更容易接受;利用锚定效应,可以设置一个较高的价格作为参照,让用户觉得实际价格更加合理。
总之,了解并利用人类常见的认知偏误,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五、找到真实的需求点

1. 需求是用户解决现存问题的需要

在 C 端产品的设计中,明确需求是为用户解决现存问题的关键。需求可以用公式 “需求 = 预期 – 现状” 来表示,并且要限定在当前时空范围内。
对于太超前的需求,往往只有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才能意识到,而目标人群通常不会察觉到这些需求的存在。例如,在科技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可能无法想象智能手机会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那个时候,即使有人提出了智能手机的概念,大多数人也不会认为这是他们所需要的。
同时,人们遇到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以及如何更合适地解决也是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产品经理需要深入了解用户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否有效。如果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用户对新的解决方案可能就没有那么强烈的需求。反之,如果现有解决方案存在不足,那么产品经理就有机会通过创新的产品设计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例如,在出行领域,随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用户对于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的需求不断增加。共享单车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用户 “最后一公里” 的出行问题,它满足了用户在当前时空下对于便捷出行的需求。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共享电动车、网约车等新的出行方式也不断涌现,进一步满足了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出行需求。

2. 需求的边界效应

用户体验是有边界的,产品付出成本需权衡。以在百度上搜索文章为例,通常几篇高质量的文章出现在第一页基本就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给用户提供 1000 篇文章对用户来说意义不大。这意味着用户体验并非随着产品提供的内容数量无限增加而持续提升,超过一定边界后,用户满意度的上升幅度会变缓,而产品付出的成本却可能会很高。
在 C 端产品设计中,产品经理需要认识到这种边界效应,权衡用户体验提升与产品成本付出之间的关系。例如,在阅读类产品中,提供过多的功能和内容可能会让用户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反而降低了用户体验。而在一些社交类产品中,过度的广告推送可能会引起用户的反感,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收益,但从长期来看,会损害用户体验,导致用户流失。
因此,产品经理需要在用户体验和产品成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通过合理的产品设计和资源分配,为用户提供恰到好处的功能和服务,以实现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3. 用户诉求不等于需求

用户诉求往往只是表面上的问题表达,而真正的需求则需要通过挖掘分析才能找到。在 C 端产品领域,无论是 B 端还是 C 端的产品经理,经常会碰到用户或者业务前线的同事提出很多诉求,但这些诉求更多的是对一件事情模糊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例如,用户可能会提出 “我需要一个更快的搜索功能”,但这只是用户的诉求。产品经理需要深入分析用户为什么需要更快的搜索功能,是因为现有搜索功能不准确,还是因为用户需要快速找到特定类型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挖掘分析,产品经理才能找到真正的需求点,比如优化搜索算法、提供更精准的搜索结果分类等。
除了知道表层需求,产品经理更要挖掘深层需求乃至人性底层的欲望。以旅游景点的纪念品为例,用户购买纪念品不仅仅是因为纪念品具有纪念意义,还与用户的心流状态有关。在旅游时,用户的心情愉悦放松,更容易产生感性的消费决策,购买纪念品成为了一种证实 “我在旅游” 的方式。这种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是产品经理在设计旅游相关产品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总之,产品经理需要通过深入挖掘分析用户诉求,找到真正的需求点,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六、培养读懂用户的方法

1. 培养同理心

培养同理心是读懂用户的重要方法之一。首先要从倾听自己开始,捕捉行为背后的想法原因。我们都是自我的,但单纯从自我出发无法体察广泛的人和事,也就难以深入理解用户需求。倾听自己,就是在对事对人的反应交互中,捕捉自己行为背后的想法,多问自己为什么,剖析自己言行背后的起心动念。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跳出自我,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
接下来要学习体察他人的感觉。在观察和体会用户的过程中,需将自己的感受和表达方式与用户区分开,不影响对用户的观察与体会。比如在用户研究访谈时,即便用户的意见与自己价值观不符,也不要急于辩论,而是去思考其如此表达背后的原因和想法。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观察各种用户,与他们聊天,锻炼体察别人感觉的能力。通过语气、表情、用词、肢体语言、眼神、细微动作、文字、图片、声音等媒介,去感受用户。

2. 设身处地的去想

运用同理心,站在目标用户角度去思考是读懂用户的关键。当我们培养起同理心,接触越来越多的用户后,会不断加强这种思维方式。在产品需求和功能设计的判断决策中,可以运用同理心。例如讨论网易云音乐的跑步 FM,用户在跑步完成后需要什么样的结果页面才会愿意分享到朋友圈?我们要设身处地地去想,用户跑了一段时间,听了几首歌,跑步结束后他想看到什么?他分享到朋友圈的动机是什么?如果用户同时使用跑步 App 和跑步 FM,为什么会分享跑步 FM 的内容?如果用户坚持跑步和使用跑步 FM,他坚持的动力是什么?我们能提供什么额外的东西让他坚持?通过对场景的预设和提问,体察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反应。

3. 发展多方面的兴趣

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类型的用户。大众兴趣如读书、看电影、听音乐、跑步锻炼、逛街、美食等,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产品经理可以通过这些兴趣广泛了解用户。比如,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听音乐?音乐带给他们什么?人们为什么去电影院看电影?读不同类型书籍的用户有何不同?女生为什么喜欢逛街?为什么有的人一谈到美食就滔滔不绝?小众兴趣则能让人兴趣发展更长远,研究更深入,体会到的东西也更经得起时间沉淀。对兴趣的发展就是增加自己的阅历,见多识广,从而更丰富地体察不同类型的用户。

七、深入用户的方式

1. 做客服和远程指导

产品上线后,对于 C 端产品经理来说,做客服和远程指导是深入用户的高效方式。
做客服可以直接与用户沟通,直面用户问题。通过与大量用户的交流,不仅能了解用户问题的具体情况,还能挖掘问题背后的需求背景。由于样本量较大,能够快速发现共性问题,避免因样本量少而导致主观因素影响对用户需求的判断。例如,在处理一款阅读类 C 端产品的客服工作时,可能会发现很多用户都反馈夜间模式的亮度调节不够精细,这就提示产品经理需要进一步优化夜间模式的功能设置。
远程指导则在无法理解用户使用场景、不能快速定位问题时发挥作用。通过远程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用户完成某个任务时的操作路径和习惯。很多小白用户对产品不熟悉,会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操作,远程指导能让产品经理看到用户是如何认识产品的。比如在一款社交类 C 端产品中,远程指导可能会发现一些用户在添加好友的过程中,会因为不理解某个提示而反复尝试错误的操作方法,这就为产品经理改进产品的引导流程提供了方向。

2. 用户问题分类处理

在 C 端产品的运营过程中,用户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产品 bug、操作问题、业务问题和需求四大类。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区分对待,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1)产品 bug
产品 bug 会直接影响产品在用户心中的形象,需要快速定位并解决。对于新上线的 C 端产品,用户可能会有一定的宽容度,但不能过度透支这份宽容。为了避免产品在用户心中的 “信用账户” 余额过快消耗,团队应快速响应,及时修复 bug。比如一款游戏类 C 端产品,如果出现频繁闪退的 bug,会极大地影响用户体验,导致用户流失。因此,在上线初期,可能需要每天发布新版本来修复这些漏洞,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
(2)操作问题
操作问题是指用户对产品某些名词、操作不理解,或者操作出错导致无法完成任务。出现操作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视角差异,产品经理以自己的理解进行设计,而用户则从不同的视角看产品,容易产生理解偏差;二是遗漏部分场景,产品设计之初可能无法考虑到所有的用户使用场景。
例如,在一款购物类 C 端产品中,增加了 “自动保存购物车” 功能,目的是为了方便用户在未完成购物时保存商品,以免下次重新挑选。但如果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个账号购物,就可能出现一个用户保存的商品覆盖了另一个用户挑选的商品的情况。这就是因为在设计功能时遗漏了多人共用账号的场景。遇到这种情况,产品经理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策略,比如增加账号登录验证、提示用户是否共享购物车等措施,以提升用户体验。
(3)业务问题
业务问题是用户因为对业务不了解导致对产品中名词、规则的不理解。对于很多专业性较强的 C 端产品,如金融理财类、医疗健康类等,都会遇到这种问题。如果是小白用户,这类问题更突出。产品经理能做的是多些提示、多些名词解释,让用户尽量明白。但要想解释清楚所有内容是不现实的,因为 C 端产品业务的专业性决定了较高的使用门槛。所以,对于业务问题,产品经理可以适当减少投入精力。
比如在一款金融理财类 C 端产品中,用户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 “年化收益率”“风险等级” 等不理解。产品经理可以在产品界面中增加简单的解释说明,或者提供常见问题解答,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产品业务。
(4)需求
用户能够与产品经理直接接触,可以方便地提出自己的需求和想法。面对用户提出的各种需求,不能照单全收,需要进行筛选和处理。首先要识别真伪需求,有些用户提出的需求可能只是一时的想法,并非真正的需求。其次要识别共性还是个性需求,共性需求对产品的影响较大,需要优先考虑。最后要判断需求优先级,可以参考一些方法,如四象限法则、KANO 模型等。
对于用户提出的需求,无论如何处理,都要给提出人一个回复,以增强用户的参与感,让用户感觉自己也参与了产品的设计,从而鼓励用户提出更多好的建议。例如,在一款音乐播放类 C 端产品中,用户提出希望增加歌曲分享到特定社交平台的功能。产品经理可以评估这个需求的真伪、共性和优先级,如果确定有价值,可以将其纳入产品迭代计划,并及时回复用户,告知其需求的处理进度。

八、建立用户思维

【产品】C端要怎么读懂用户

1. 认知

认识用户和认识自己是建立用户思维的重要基础。
认识用户,了解用户需求,挖掘隐性需求并输出解决方案:产品经理需要深入了解用户,不仅要知道用户的显性需求,更要挖掘隐性需求。通过市场调研、用户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收集用户的需求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凝练,以获取用户的隐性需求,进而输出解决方案。例如,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通过对用户 “要一匹更快的马” 这一显性需求的分析,挖掘出用户真正的需求是 “用更短的时间、更快的速度达到目的地”,从而推出了汽车,满足了用户的隐性需求。
认识自己,清楚产品核心竞争力,设计人设针对用户需求调整产品策略:产品经理要清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知道产品的魅力点在哪里,然后针对自有资源去设计人设。就像骗子为了骗钱会包装自己的着装打扮、工作身份、朋友圈一样,产品经理也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用户的需求,调整产品策略,提高产品的吸引力。例如,一个面向年轻用户的社交产品,可能需要突出产品的时尚性、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设计个性化的界面、推出有趣的活动等方式,吸引用户的关注和使用。

2. 实操方法

先入为主,给用户留下好印象: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因为某个人或某个产品的第一印象形成心理定势。产品经理可以利用用户的 “不好意思” 心理,先为用户提供服务,给用户留下好印象。例如,鞋子清洁剂的推销员在向客户介绍产品前,通常都会先帮客户清洁鞋子,优先争取产品的展示机会。当用户接受请求时,销售员就成功一半了,因为在你开口介绍产品的功效之前,已经先入为主了,给用户留下了一个好印象。用户接受服务后,一个是能够直观感受到产品的功效,另一个是通常会因为接受了服务而不好意思拒绝。
融入业务,体验用户场景避免以偏概全:产品经理不能仅仅靠意象或是上网查找资料来设计产品,而要切身实地地去了解业务、体验用户使用产品的场景。产品经理有时会需要轮岗实习来体验业务场景,这样能够发掘很多细小问题。例如,很多年前,导航软件的语音播报不清晰,容易误导驾驶员。后来,语音播报变成 “前方 300 米第二个红绿灯路口左转”,当车辆行驶到第一个路口时,语音播报提示 “正在经过第一个路口”,同时画面显示 3d 路形图,尽可能地减少司机误行。
回访反馈,从用户获取问题和迭代思路:虽然产品经理要体验产品的使用场景,但毕竟人员有限,所以反馈是发现问题和迭代思路的最大来源。用户反馈可以帮助产品经理发现产品的问题,了解用户的需求,为产品的优化和改进提供方向。例如,优秀产品经理会通过收集用户反馈、分析用户反馈、整理撰写需求、落实产品改进等步骤,来发现和解决产品的问题。用户反馈的渠道包括产品各端自带的用户反馈入口、
收藏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打赏,加速更新更多文章。
常见问题
  • 本站资源版权属 AxureMost.cn 所有。任何非官网途径下载均属于盗版,后台有检测机制一经发现传播,共享,出售会起诉追会本站损失。
查看详情
  • 请比对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