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经理作为产品的核心推动者,需要面对众多来自不同渠道的客户需求。这些需求纷繁复杂,有的紧急且重要,有的看似重要却并非当下必须解决。如何对这些客户需求进行量化分析,从而确定优先级,成为产品经理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
客户需求的量化分析不仅有助于产品经理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科学决策,还能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满足用户的期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本文将深入探讨产品经理客户需求的量化分析方法,为产品经理提供实用的工具和策略。
产品经理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处理客户需求。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产品经理需要一种系统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和决策。量化分析方法为产品经理提供了一种客观、科学的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确定优先级,从而实现产品的成功。
客户需求的量化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产品经理在众多需求中找到重点,合理分配资源,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通过对需求进行量化分析,产品经理可以更好地与团队成员沟通,明确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量化分析方法也有助于产品经理在产品规划和决策过程中更加理性和客观,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总之,产品经理客户需求的量化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策略,可以帮助产品经理在复杂的需求环境中做出科学决策,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需求量化分析的重要性
- 避免拍脑袋决策,提高决策科学性。
在产品管理过程中,拍脑袋决策往往会带来诸多问题。一方面,缺乏客观依据的决策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例如,在确定产品功能时,如果仅凭主观臆断,可能会开发出一些用户并不真正需要的功能,而真正关键的需求却被忽视。另一方面,拍脑袋决策容易导致项目方向的偏差,使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最终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的发展。
而需求量化分析则为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通过对客户需求进行量化评估,可以明确各个需求的重要性和优先级,从而合理分配资源,确保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有价值的需求上。例如,利用需求量化分析方法,可以确定本期的产品目标,如提高易用性以提升注册用户数,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对各业务部门、客户、合作伙伴等提出的全部候选需求进行打分和排名,从而确定哪些需求应该优先实现。这种用图表、数据进行需求量化分析的方法,代替了以前拍脑门子的做法,能够使决策更加客观、准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 协调各方利益,让业务部门、研发部门等都能理解和满意。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业务部门、产品经理、研发部门等各方往往因为所处角色不同、利益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而产生争执。业务部门可能强调某些功能的重要性以满足大客户需求,而研发部门则可能更关注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提升。产品经理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冲突,不仅会影响项目的进展,还可能导致信任缺失、沟通障碍、团队士气受挫等问题。
需求量化分析可以为协调各方利益提供有效的方法。首先,通过确定优先级的评选标准,并赋以权重,可以使各方更加清晰地了解不同需求的重要性。贴近产品目标的标准权重高,反之则低,这样可以引导各方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实现产品目标最有价值的需求上。其次,依据评选标准对入围的客户需求进行打分和排名,可以使决策过程更加透明、公正,让各方都能理解为什么某些需求被优先考虑,而某些需求可以稍后处理。例如,在确定需求优先级时,可以考虑需求的紧急程度、对产品目标的贡献度等因素,使用矩阵图等工具帮助明确优先级。这样既能确保高优先级需求获得充分的资源支持,又能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从而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让业务部门、研发部门等都能理解和满意。
- 确保产品目标的实现,合理规划产品版本。
产品目标的实现需要合理规划产品版本,而需求量化分析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规划每一个版本时,先确定本期的产品目标,一切工作都围绕这个目标开展。通过对客户需求进行量化分析,可以明确哪些需求是实现产品目标的关键,哪些需求可以在后续版本中逐步实现。
例如,如果本期产品目标是提高易用性以提高注册用户数,那么可以通过需求量化分析,找出与易用性和注册用户数相关的关键需求,如简化注册流程、优化用户界面等。同时,对这些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确定哪些需求应该在当前版本中优先实现,哪些可以留到后续版本。这样可以确保产品版本的规划更加科学、合理,使产品在不断迭代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产品目标。
此外,需求量化分析还可以帮助产品经理在产品规划和决策过程中更加理性和客观,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通过明确需求的优先级和重要性,可以更好地与团队成员沟通,明确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量化分析方法也有助于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及时调整策略,确保产品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三、需求量化分析的准备工作
1. 确定本期的产品目标围绕目标开展工作,如提升注册用户数、配合营销活动等。
在进行需求量化分析之前,明确本期的产品目标至关重要。产品目标可以是提升注册用户数,例如通过提高产品的易安装、易开通、易使用性,让用户能够更加便捷地注册和使用产品,从而吸引更多的新用户。也可以是配合营销活动,为营销部门推广活动提供支持,比如实现订购内容服务功能等,以增加用户的参与度和活跃度。确定了产品目标后,一切工作都应围绕这个目标开展,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 确定入围的客户需求列出各方面提出的全部候选需求。
接下来,需要列出各业务部门、客户、合作伙伴等提出的全部候选需求。这些需求可能来自不同的渠道和角度,反映了各方对产品的期望和要求。在收集候选需求时,要尽可能全面,确保不遗漏任何有价值的需求。可以通过与业务部门沟通、收集客户反馈、与合作伙伴交流等方式,获取丰富的需求信息。
3. 确定优先级的评选标准列出标准并赋以权重,贴近产品目标的标准权重高。
确定优先级的评选标准是需求量化分析的关键步骤。首先,列出评选需求优先级的标准,这些标准可以包括需求的紧急程度、对产品目标的贡献度、用户需求的强烈程度等。然后,根据标准与产品目标的贴近程度赋以权重,贴近产品目标的标准权重高,反之则低。例如,如果本期产品目标是提升注册用户数,那么与提高易用性、优化注册流程等相关的需求标准权重就应该较高。通过明确评选标准和权重,可以使需求的优先级评估更加客观和科学。
四、需求量化分析的具体方法
1. 制定评分表根据评选标准对入围需求进行打分和排名。例如以提高易用性和注册用户数为目标的需求及标准列表。
在进行需求量化分析时,制定评分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首先,根据确定的优先级评选标准,对入围的客户需求进行打分。例如,若本期产品目标是提高易用性和注册用户数,那么与这一目标相关的标准可能包括需求对易用性的提升程度、对注册用户数的潜在影响等。对于每个需求,根据这些标准进行量化评估,给予相应的分数。
通过制定评分表,可以将复杂的需求进行量化比较,直观地看出各个需求的优先级高低。这样的方法代替了以往拍脑门的决策方式,使得决策更加科学、客观。同时,评分表也可以作为沟通工具,让业务部门、研发部门等各方都能清楚地了解需求的优先级排序依据,从而减少争执,提高决策的执行效率。
2. 关键质量特征法将客户需求转化为可衡量的关键质量特征。确定规格限,如审核时间的规格限。使用关键质量特性树分解需求,确定各流程的规格限和差错率控制。评估关键质量特性,确定主要和次要指标,设置优先级。
- 将客户需求转化为可衡量的关键质量特征:
在确定了客户需求之后,为了更好地进行量化分析,需要将客户需求转化为可衡量的关键质量特征。例如,在天天飞车游戏中,客户提出尽快推出新的车款,通过确定 “一月至少推出 1 款” 这一可量化的值,将客户需求转化为关键质量特征 “推出频率”。这样,产品、服务或流程只有达到关键质量特性的要求,才能使客户满意。
- 确定规格限,如审核时间的规格限:
关键质量特征一旦涉及到数字,就需要对数字设定一个限制,这个限制称为规格限。规格限应根据客户需求和同业最佳水平进行确定。比如在一个测量设备服务信息平台中,企业发布设备和开通网站需要审核,参考类似站点的审核时间,确定最长不超过 3 小时为耐受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客户满意度将下降。
- 使用关键质量特性树分解需求,确定各流程的规格限和差错率控制:
关键质量特性树是分析问题时常用的工具之一,可以将客户需求分解为更为具体的关键质量特征。例如,针对审核时间,通过流程分析确定每个流程应当控制的规格限。如提交到后台到分配给相关人的时间规格限为 30 分钟以内;相关人查阅筛选的时间 —— 无误通过规格限为 90 分钟以内,差错率为 4‱;有错误 —— 转移给客服 —— 沟通 —— 通过或告诉修改内容规格限为 60 分钟以内。
- 评估关键质量特性,确定主要和次要指标,设置优先级:
从客户需求转化来的关键质量特性可能比较多,但并非所有都是优化项目应该关注的。根据二八定律,应确定少数几个最为重要的特性作为项目的关键质量特性,通常设置一个主要指标,1 – 2 个次要指标。确定主要关键质量特性的原则包括对达成项目目标是否起主导作用、是否在项目优化范围内、能否提供最大改进潜力以及是否是客户最关注的。当存在多个关键质量特性时,可以使用关键质量特性转化表范例来注明每个特性的优先级。优先级的确定方式可以通过直角坐标系的两个坐标轴:影响用户范围和影响转化率。
五、需求管理的痛点及传统方法问题
1. 需求管理的主要痛点问题
- 先做谁的需求难抉择:在需求多而研发资源少的情况下,产品经理常常面临先做哪个需求的难题。每个业务方都强调自己需求的重要性,无论是按照合作关系亲疏、提需求的时间先后,还是其他方式,都难以让各方满意。对于产品和研发团队的管理者来说,不同产品经理和模块的需求抢占资源时,也难以做出公平合理的安排。最终绩效考核不能单纯以上线需求数量评判,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复杂。
- 临时紧急需求协调困难:产品和研发人员通常不喜欢临时插入的需求,但政策、战略等原因导致的紧急需求又不可避免。不能每次都通过增加人力或加班来处理紧急需求,需要协调各方达成 “一团和气” 的局面,然而这并非易事。
- 需求积压多规划难下手:新人产品经理面对需求池中的上百个需求往往手忙脚乱,感觉每个需求都应该做,但资源受限又似乎哪个都可以不做。难以从众多需求中挑出重点,进行有效的产品规划。
- 产研团队忙而无果:研发人员持续不断地实现需求,却缺乏成就感,觉得自己只是变现工具人。产研团队忙碌却没有明确的成果,每天加班做需求却感受不到价值。
2. 传统需求管理方法论及其问题
- 四象限分析法判断优先级:新人产品经理在使用四象限分析法时,难以确定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的判断依据。虽然大家都知道应优先做重要且紧急的需求,但实际操作中,每个人都声称自己的需求重要且紧急,使得新人难以抉择。
- Kano 模型划分需求类型:在实际操作中,Kano 模型难以客观描述不同用户对于需求的期望程度。Kano 模型将需求分为基本需求、期望需求、兴奋需求等五种类别,但如何准确地判断用户对某个需求属于哪种类型,缺乏客观的标准。
- ICE 排序法定量优先级:对于体验优化类或流程提效类的产品,ICE 排序法中用户影响范围的权重合理性存疑。例如老板用的管理驾驶舱产品,虽然只有三五个高层使用,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其价值不高。ICE 排序法按照需求影响范围、完成需求的自信程度以及开发实现难易三个维度进行需求量化评分,然而不同类型的产品在这些维度上的权重可能需要调整。
具体来说,四象限分析法中,重要紧急的需求优先级最高,如一个人被分配的重要工作任务,不及时完成可能影响团队进度甚至给公司造成损失,需马上去做;重要不紧急的需求有利于个人长期成长,如测试人员掌握编程语言功底,需逐步达成;紧急不重要的需求通常让人感觉时间紧迫但本身不重要,如公司安排的部分会议,可学会拒绝或放权给他人;不紧急不重要的需求既不紧急又不重要,投入时间是浪费,应极力避免,如一些关系不熟的同事发起的饭局。新人产品经理在判断需求的重要紧急程度时缺乏明确依据,导致难以运用四象限分析法确定需求优先级。
Kano 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对于需求的分类存在困难。基本型需求是必备的,未满足时用户很不满意,满足后也不会有更多好感;期望型需求与用户满意度成比例关系,满足越多满意度越高;魅力型需求是不会被过分期望的,满足后用户满意度高,不满足也不会明显不满意;无差异型需求对用户体验无影响;反向型需求会引起用户强烈不满,提供后满意度反而下降。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准确判断一个需求属于哪种类型,缺乏客观标准,使得 Kano 模型在划分需求类型时面临挑战。
ICE 排序法的问题在于对不同类型产品的用户影响范围权重的合理性。例如体验优化类和流程提效类产品,用户影响范围的权重是否应该一样存在争议。对于一些特定的产品,如老板使用的管理驾驶舱,虽然用户数量少,但价值可能很高。ICE 排序法从需求影响范围、完成需求的自信程度以及开发实现难易三个维度进行量化评分,最终确定需求优先级排序顺序。但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类型的产品在这些维度上的权重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六、需求价值量化方法实操
在产品管理中,量化客户需求并进行合理排序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科学的量化方法,可以帮助产品经理更好地确定需求的优先级,合理分配资源,实现产品的最大价值。下面将详细介绍需求价值量化方法的实操过程。
1. 核心思想量化不同产品需求,按得分排序。分类需求为体验优化、流程提效、业务增收等类别。不同类别需求设置不同权重。每个维度按产品实际情况打分。
量化不同产品需求的核心思想在于为各种需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度量体系,以便能够客观地比较和排序。首先,将需求分为体验优化、流程提效、业务增收等类别。这三个类别涵盖了产品发展的不同方面,每个类别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目标。
对于体验优化类需求,主要关注提升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感受。例如,优化界面设计、提高操作便捷性等。这类需求的目标是增强用户满意度,提高用户留存率。在设置权重时,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比例。如果产品处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用户体验可能成为关键因素,那么体验优化类需求的权重可以相对较高。
流程提效类需求旨在提高产品的内部运营效率。例如,简化工作流程、减少重复劳动等。这类需求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权重的设置可以考虑产品的发展阶段和业务需求。如果产品已经较为成熟,需要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那么流程提效类需求的权重可以适当增加。
业务增收类需求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商业价值。例如,推出新的付费功能、拓展市场渠道等。这类需求的目标是增加收入,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由于业务增收类需求对产品的商业成功至关重要,因此在权重设置上可以给予较高的比例。
在每个维度上,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打分。例如,对于用户影响度这个维度,可以根据需求涉及的用户范围进行评分。如果一个需求能够影响到全部用户,那么可以给予较高的分数;如果只影响到部分用户,那么分数相应降低。通过对每个维度的量化打分,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需求的价值。
2. 具体维度用户影响度不同类别需求的用户范围评价不同。各类型需求设置不同权重范围。战略契合度考虑外部环境政策和公司战略变化。有效应对老板需求等特殊情况。
1. 量化不同产品需求,按得分排序。
量化不同产品需求是需求价值量化方法的基础。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分体系,可以对不同的需求进行客观的评估和比较。在评分过程中,可以考虑多个维度,如用户影响度、战略契合度等。每个维度都有其特定的评分标准和权重,根据需求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进行打分,然后综合计算得出需求的总得分。按照得分高低对需求进行排序,从而确定需求的优先级。
2. 分类需求为体验优化、流程提效、业务增收等类别。
如前所述,将需求分为体验优化、流程提效、业务增收等类别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需求评估和管理。不同类别的需求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目标,因此在量化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权重。
体验优化类需求主要关注用户体验的提升。可以从用户界面设计、操作便捷性、响应速度等方面进行评估。例如,一个优化产品界面布局的需求,可以通过用户测试和反馈来确定其对用户体验的影响程度,从而给予相应的分数。
流程提效类需求侧重于提高产品的内部运营效率。可以从工作流程简化、自动化程度、协作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估。例如,一个自动化数据处理的需求,可以通过计算节省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来确定其价值,从而给予相应的分数。
业务增收类需求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商业价值。可以从收入增长、市场份额扩大、客户满意度提高等方面进行评估。例如,一个推出新的付费功能的需求,可以通过预测的收入增长和用户接受度来确定其价值,从而给予相应的分数。
3. 不同类别需求设置不同权重。
不同类别的需求在产品发展中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因此需要设置不同的权重。权重的设置应根据产品的战略目标、市场环境、用户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例如,如果产品当前的战略重点是提高用户体验,那么体验优化类需求的权重可以相对较高;如果产品处于快速扩张阶段,需要提高运营效率以支持业务增长,那么流程提效类需求的权重可以适当增加;如果产品的目标是增加收入,那么业务增收类需求的权重可以设置得更高。
在设置权重时,可以参考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也可以通过与团队成员、利益相关者进行讨论和协商来确定。同时,权重的设置应该是动态的,可以根据产品的发展情况和市场变化进行调整。
4. 每个维度按产品实际情况打分。
每个维度的打分应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以确保评分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例如,对于用户影响度这个维度,可以根据需求涉及的用户范围、用户需求的强烈程度等因素进行打分。
如果一个需求能够影响到大量的用户,并且用户对该需求的需求强烈,那么可以给予较高的分数;如果一个需求只影响到少数用户,或者用户对该需求的需求不强烈,那么分数相应降低。
同样,对于战略契合度这个维度,可以根据需求与外部环境政策和公司战略的契合程度进行打分。如果一个需求能够很好地适应外部环境政策的变化,并且与公司的战略目标相一致,那么可以给予较高的分数;如果一个需求与外部环境政策和公司战略不相符,那么分数相应降低。
1. 用户影响度不同类别需求的用户范围评价不同。
不同类别的需求对用户的影响范围是不同的。体验优化类需求通常影响的是产品的现有用户,其目标是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流程提效类需求主要影响的是产品的内部用户,如开发团队、运营团队等,其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业务增收类需求则可能影响到潜在用户和现有用户,其目标是增加收入和市场份额。
在评价用户影响度时,需要考虑需求涉及的用户范围、用户需求的强烈程度、用户对产品的依赖程度等因素。例如,一个针对特定用户群体的功能优化需求,虽然用户范围相对较小,但如果这些用户对该功能的需求强烈,并且对产品的依赖程度较高,那么这个需求的用户影响度可能仍然很高。
2. 各类型需求设置不同权重范围。
各类型需求的权重范围应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一般来说,业务增收类需求的权重可以相对较高,因为这类需求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商业价值。体验优化类需求和流程提效类需求的权重可以根据产品的发展阶段和战略重点进行调整。
例如,如果产品处于市场开拓阶段,需要快速吸引用户,那么体验优化类需求的权重可以适当提高;如果产品已经拥有一定的用户基础,需要提高运营效率以降低成本,那么流程提效类需求的权重可以增加。
在设置权重范围时,可以参考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调研来确定。同时,权重范围的设置应该是灵活的,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 考虑外部环境政策和公司战略变化。
外部环境政策和公司战略的变化对产品需求的优先级有着重要的影响。产品经理需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政策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调整、行业标准的更新等,以及公司战略的调整,如市场定位的变化、业务重点的转移等。
当外部环境政策发生变化时,产品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合规要求。例如,《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后,产品需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功能,以应对安全合规检查。这些功能需求的优先级可能会因为外部环境政策的变化而提高。
公司战略的变化也会影响需求的优先级。如果公司的战略重点从扩大市场份额转向提高盈利能力,那么业务增收类需求的优先级可能会提高,而体验优化类需求和流程提效类需求的优先级可能会相应降低。
2. 有效应对老板需求等特殊情况。
在产品管理中,老板的需求也是需要考虑的特殊情况之一。老板的需求通常具有较高的优先级,但也不能盲目执行。产品经理需要对老板的需求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与产品的战略目标和用户需求的契合程度。
如果老板的需求与产品的战略目标和用户需求相一致,那么可以给予较高的优先级;如果老板的需求与产品的战略目标和用户需求不相符,那么产品经理需要与老板进行沟通和协商,说明情况,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除了老板的需求,还有其他一些特殊情况也需要产品经理进行有效应对。例如,临时的紧急需求、政策和战略导致的需求变化等。在处理这些特殊情况时,产品经理需要保持冷静,分析需求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协调各方资源,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 需求分析的原则
-
- 看山还是山,洞察本质解决痛点:产品经理在进行需求分析时,应达到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的境界,超越表面需求,洞察本质,从根本上解决客户痛点。这要求在分析需求时抽丝剥茧,不断探寻用户痛点,多问为什么,厘清使用场景,客观呈现需求。
-
- 最小化可行性,满足核心诉求:在洞悉用户需求后,为需求设计解决方案应遵循最小化可行性原则,以最简单的方式满足用户的核心诉求。这既能节约成本,又为产品提供了更大的可扩展空间和容错空间。
-
- 在产品规划范围内,避免胡乱堆砌:系统设计有其核心流程和业务范围,需求一定要在产品规划范围内,切忌胡乱堆砌,偏离本质。
- 需求分类
-
- 按功能性划分:
-
-
- 功能性需求:产品或服务必须执行的具体功能和操作,描述了系统可以做什么。例如财务管理软件的凭证、出纳账录入、报表查询等功能。
-
-
-
- 非功能性需求: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安全性、可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等方面,描述了系统如何运作。
-
-
- 按需求来源划分:
-
-
- 用户需求:用户希望通过产品或服务实现的目标和期望。如财务软件用户希望提供批量凭证导入功能以减轻数据迁移工作量。
-
-
-
- 系统需求:为支持、满足用户需求及产品服务流程所必要的特定条件,如系统架构、数据库设计等。
-
-
- 按需求性质划分:
-
-
- 新功能需求:提供新的业务流程或满足新的使用场景的需求,在原产品或服务上的功能新增。
-
-
-
- 优化类需求:为提升用户体验或提高产品性能而对现有功能的改善和优化,不涉及新功能的建设。
-
-
-
- bug 类需求:与 bug 修复相关的需求,解决现有功能中的问题或缺陷,以保证产品或服务的正常运行并满足用户期望。
-
- 优先级划分
-
- 四象限法:通过重要性和紧急性两个维度对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重要紧急 > 重要不紧急 > 紧急不重要 > 不重要不紧急。重要且紧急的需求如客户的核心需求或项目的主要流程,需要立即分配资源进行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需求是重要需求或项目的重要功能 / 流程,但不影响主流程,需持续关注并安排时间处理;紧急不重要的需求对项目整体成功影响不大,需快速完成以便专注于更重要的需求;不重要且不紧急的需求需考虑是否有必要实现,或直接忽略。
-
- KANO 模型:从用户满意度的角度对需求进行分类,包括必须需求(基本需求)、期望需求(意愿需求)、兴奋需求(魅力需求)、无差异需求和反向需求。优先级排序时,重点关注和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避免反向需求;产品优化时,多关注用户的期望需求;努力寻找兴奋需求,创新产品服务。
-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形成金字塔结构。产品经理可借鉴该理论的层次结构分析需求,从基础需求逐步向高级需求推进,确保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
八、总结
需求量化分析是产品经理的重要工作,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优秀的产品经理应善于发现理解用户需求,高效管理需求,将需求准确转化为产品特性,打造满足市场和用户期望的产品。
在产品经理的工作中,客户需求的量化分析方法至关重要。通过量化分析,可以避免拍脑袋决策,提高决策科学性;协调各方利益,让业务部门、研发部门等都能理解和满意;确保产品目标的实现,合理规划产品版本。
在进行需求量化分析之前,需要明确本期的产品目标,围绕目标开展工作,如提升注册用户数、配合营销活动等。接着,确定入围的客户需求,列出各方面提出的全部候选需求。然后,确定优先级的评选标准,列出标准并赋以权重,贴近产品目标的标准权重高。
在需求量化分析的具体方法中,可以制定评分表,根据评选标准对入围需求进行打分和排名。还可以使用关键质量特征法,将客户需求转化为可衡量的关键质量特征,确定规格限,使用关键质量特性树分解需求,确定各流程的规格限和差错率控制,评估关键质量特性,确定主要和次要指标,设置优先级。
需求管理存在一些痛点问题,如先做谁的需求难抉择、临时紧急需求协调困难、需求积压多规划难下手、产研团队忙而无果等。传统需求管理方法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四象限分析法判断优先级、Kano 模型划分需求类型、ICE 排序法定量优先级等。
在需求价值量化方法实操中,核心思想是量化不同产品需求,按得分排序,分类需求为体验优化、流程提效、业务增收等类别,不同类别需求设置不同权重,每个维度按产品实际情况打分。具体维度包括用户影响度、战略契合度等,不同类别需求的用户范围评价不同,各类型需求设置不同权重范围,考虑外部环境政策和公司战略变化,有效应对老板需求等特殊情况。
需求分析的其他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的原则、需求分类、优先级划分等。需求收集与分析的综合流程包括需求收集、需求分析、需求管理与落地实施等环节。
总之,产品经理需要掌握客户需求的量化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规划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