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用公司的用户标签体系

 

以下是构建适用于公司业务的用户标签体系的详细步骤:

一、深入了解公司业务

明确业务目标

确定公司的核心业务目标,例如是提高销售额、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用户满意度还是增强品牌影响力等。如果是一家在线教育公司,业务目标可能是提高课程购买率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满意度,进而增加公司的营收和品牌知名度。

剖析业务流程和产品特点

分析业务的各个环节,包括用户获取、产品使用、售后服务等。对于在线教育公司,业务流程涉及用户注册、课程浏览、课程购买、在线学习、课后作业与测评、用户咨询与反馈等环节。了解产品特点,如课程种类(语言类、技能类、考证类等)、授课形式(直播、录播)、课程时长、师资力量等,这些都会影响用户的行为和需求,从而为用户标签的生成提供依据。

二、确定用户标签维度

基础属性维度
  • 人口统计学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地域、学历、职业等。对于在线教育公司,年龄可能影响用户对课程类型的选择(如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职业技能提升课程,中年人可能更关注管理类课程);地域因素可能决定用户对某些地区特色课程(如地方语言课程)的需求;职业与学习目的密切相关(如职场人士可能为了晋升而学习相关专业课程)。
  • 设备与平台信息:了解用户使用的设备类型(手机、电脑、平板)、操作系统、网络环境以及使用的平台(网页端、APP 端)。这有助于优化产品的兼容性和用户体验,例如,如果大部分用户通过手机 APP 学习,公司就需要确保 APP 的稳定性和易用性。
行为属性维度
  • 浏览行为:记录用户浏览的课程页面、浏览时长、浏览频率、浏览顺序等。例如,如果用户频繁浏览某一类型的课程(如编程课程)且浏览时长较长,可推断其对该课程有较高兴趣。
  • 购买行为:分析购买的课程类型、购买频率、购买金额、购买时间间隔等。购买多门高价位专业课程的用户可能是高价值、有强烈学习意愿的用户;经常购买同一类型课程的用户对该领域有持续深入学习的需求。
  • 学习行为:观察用户的学习时长、学习频率、完成的课程数量、学习进度、参与课程互动(提问、回答、讨论)的情况等。学习时长和频率高、积极参与互动的用户学习积极性高,可能需要更深入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指导。
  • 搜索行为:收集用户在平台上搜索的关键词,这能直接反映用户的需求。如搜索“英语口语提升方法”的用户有英语口语学习的需求,可以为其推荐相关课程和学习资料。
心理与兴趣维度
  • 学习动机:通过用户调研、问卷等方式了解用户学习的原因,如为了职业发展、个人兴趣爱好、考证需求、提升生活品质等。不同学习动机的用户在课程选择和学习投入上会有差异。
  • 兴趣爱好:除了与学习直接相关的兴趣,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例如,喜欢阅读的用户可能对文学类课程更感兴趣;爱好户外运动的用户可能对运动健康类课程有需求。了解这些兴趣爱好有助于进行交叉营销或推荐相关的拓展课程。
  • 价值观:例如,注重性价比的用户可能在选择课程时更关注价格和课程内容的性价比;追求高品质教育资源的用户可能愿意为优质师资和独家课程内容支付更高的费用。

三、数据收集与整合

内部系统数据收集

从公司现有的业务系统中提取数据,如用户注册数据库、交易系统、学习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包含了丰富的用户信息,如注册信息、购买记录、学习记录等。对于在线教育公司,可以从学习管理系统中获取用户的课程学习进度、参与互动的数据。

第三方数据引入(如有可能)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整合第三方数据,如社交媒体数据(用户在社交平台上与教育相关的行为、兴趣)、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数据(行业趋势、用户偏好等)。这些数据可以为用户标签体系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用户调研与反馈收集

定期开展用户调研活动,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用户的意见、需求、学习动机、满意度等信息。同时,重视用户的日常反馈,如在客服咨询、用户评价中获取有价值的内容,用于丰富用户标签。

四、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清理无效数据

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删除重复、错误或明显不合理的数据。例如,在年龄数据中,剔除超出正常范围的值;在学习时长数据中,修正因系统故障等原因导致的异常值。

数据标准化与归一化

将不同格式的数据统一处理,如将日期格式统一、将不同地区的编码标准化。对于数值型数据,如购买金额、学习时长等,可以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模型处理。

五、标签生成与管理

标签生成方法
  • 基于规则生成:根据业务经验和数据分析结果,设定明确的规则来生成标签。例如,购买课程金额超过一定数额的用户标记为“高价值用户”;每周学习时长超过一定小时数的用户标记为“学习积极分子”。
  • 聚类分析生成:运用聚类算法对用户数据进行聚类,将具有相似特征的用户归为一类,然后为每类用户生成相应的标签。例如,通过聚类分析发现一群年龄相近、购买相似课程且学习行为相似的用户,可以为这个群体生成一个综合标签,如“年轻编程学习爱好者群体”。
  • 模型预测生成: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如决策树、逻辑回归等)根据用户的历史数据预测用户的标签。例如,建立一个决策树模型,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购买行为等特征预测用户是否有购买高级课程的潜力,进而生成相应的标签。
标签管理系统
  • 建立一个标签管理系统,用于存储、更新和查询用户标签。确保标签的唯一性和准确性,避免标签之间的混淆和冲突。同时,对标签进行分类和分层管理,便于使用和维护。例如,可以将标签分为基础属性类、行为类、心理兴趣类等不同类别,并在每个类别下进行分层,如行为类标签下再分为浏览行为、购买行为、学习行为等子层。

六、标签验证与应用

验证标签的有效性

在业务场景中验证标签是否能够准确反映用户的特征和行为,是否有助于实现公司的业务目标。例如,对于在线教育公司,验证“高价值用户”标签所对应的用户是否确实为公司带来了较高的收益;“英语口语学习需求用户”标签是否能提高英语口语课程的推荐准确率和购买率。

应用标签优化业务

将用户标签应用于公司的各个业务环节,包括营销推广、产品设计、客户服务等。在营销方面,根据用户标签进行精准广告投放和个性化推荐,如向“职业发展需求用户”推荐与职业晋升相关的课程;在产品设计上,根据用户的学习行为和兴趣标签优化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在客户服务中,针对不同标签的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如为高价值用户提供优先咨询和专属服务。

持续优化标签体系

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用户行为的演变,不断更新和优化用户标签体系。定期评估标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删除不再适用的标签,添加新的反映用户新特征和需求的标签,确保标签体系始终与公司业务紧密结合,为公司的决策和运营提供有力支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