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尾检验的流程与案例

 

单尾检验的流程
明确研究问题和假设

确定研究问题:清晰地定义研究的问题,明确要探究的变量和方向。例如,研究一种新的营销活动是否能够增加产品的销售额。

  • 提出假设

原假设($H_0$):根据研究问题确定原假设。对于右尾检验(如上述营销活动是否增加销售额的例子),原假设通常是新营销活动没有增加销售额,即$\mu \leq \mu_0$,其中$\mu$是实施新营销活动后的总体平均销售额,$\mu_0$是未实施新营销活动时的平均销售额。对于左尾检验(如研究一种成本控制措施是否降低生产成本),原假设可能是新措施没有降低成本,即$\mu \geq \mu_0$,$\mu$是实施新措施后的总体平均成本,$\mu_0$是原成本。

备择假设($H_1$):与原假设相反,且体现研究的预期方向。右尾检验的备择假设是$\mu > \mu_0$,表明新营销活动增加了销售额;左尾检验的备择假设是$\mu < \mu_0$,表示新成本控制措施降低了成本。

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和收集数据
  • 选择检验方法:根据数据类型、样本大小和分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假设检验方法。如果是大样本($n\geq30$)且已知总体方差,对于均值的检验可以使用Z检验;如果是小样本($n < 30$)且总体方差未知,通常使用T检验;对于分类变量的比例等情况,可能会用到卡方检验等。例如,在研究营销活动对销售额的影响时,如果有足够大的样本并且知道总体销售额的方差,可选择Z检验。
  • 收集数据:按照研究设计收集相关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营销活动案例中,收集实施新营销活动后的一段时间内(如一个月)的销售数据,包括每个销售记录的金额、销售时间等信息。
计算检验统计量
  • 计算过程:根据所选的检验方法和收集的数据进行计算。以Z检验为例,如果是右尾检验,计算$Z = \frac{\bar{X}-\mu_0}{\frac{\sigma}{\sqrt{n}}}$,其中$\bar{X}$是样本均值,$\sigma$是总体标准差,$n$是样本容量。假设在营销活动案例中,样本均值销售额为$\bar{X} = 5500$元,原平均销售额$\mu_0 = 5000$元,总体标准差$\sigma = 500$,样本容量$n = 100$,则$Z = \frac{5500 – 5000}{\frac{500}{\sqrt{100}}} = 10$。
确定显著性水平并做出决策
  • 确定显著性水平($\alpha$):这是预先设定的判断标准,通常取0.05或0.01等。例如,选择$\alpha = 0.05$。
  • 做出决策(以右尾检验为例):对于Z检验,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得到右尾临界值$Z_{\alpha}$。当$\alpha = 0.05$时,$Z_{0.05} \approx 1.645$。如果计算出的$Z$统计量大于$Z_{\alpha}$,则拒绝原假设,支持备择假设。在上述营销活动案例中,$Z = 10 > 1.645$,所以拒绝原假设,即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新营销活动显著增加了产品的销售额。对于左尾检验,则是比较计算出的统计量与左尾临界值(例如,当$\alpha = 0.05$时,左尾临界值约为 – 1.645),如果统计量小于左尾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
单尾检验案例
案例背景
  • 某手机电池制造商研发了一种新的电池技术,声称可以延长手机电池的续航时间。目前该品牌手机电池的平均续航时间为5小时($\mu_0$)。现在抽取了30块采用新技术的电池进行测试($n = 30$),得到样本平均续航时间为5.3小时($\bar{X}$),样本标准差为0.4小时($S$)。
假设检验过程

明确假设

  • 原假设($H_0$):$\mu \leq 5$(新电池技术没有延长续航时间)
  • 备择假设($H_1$):$\mu > 5$(新电池技术延长了续航时间),这是一个右尾检验。
  • 选择检验方法:由于是小样本($n = 30$)且总体方差未知,选择T检验。
  • 计算检验统计量:$T = \frac{\bar{X}-\mu_0}{\frac{S}{\sqrt{n}}} = \frac{5.3 – 5}{\frac{0.4}{\sqrt{30}}} \approx 4.33$
  • 确定显著性水平并做出决策:设定显著性水平$\alpha = 0.05$,自由度$df = n – 1 = 30 – 1 = 29$。查T分布表得到右尾临界值$T_{0.05,29} \approx 1.699$。由于$4.33 > 1.699$,所以拒绝原假设,即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新电池技术显著延长了手机电池的续航时间。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